成語《香消玉減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香消玉減:xiāng xiāo yù jiǎn
詞源: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四折:“想著你廢寢忘餐,香消玉減,花開花謝,猶自覺爭些;便枕冷衾寒,鳳只鸞孤,月圓云遮,尋思來有甚傷嗟。”
詞由:張君瑞和崔鶯鶯傾心相愛,崔夫人硬逼著他們兩人要分離開來,于是就在十里長亭安排筵席,要張君瑞赴京趕考。當夜,崔鶯鶯就做了一個這樣的夢:張君瑞一走,她實在放心不下,于是就趁她母親和侍女紅娘都睡著時,私奔出城,趕上去和張生一同往京城去。到了一個小客店面前,她敲門進去,這正是張君瑞住宿的小店。張君瑞知道她的來意,說:“難得小姐的心勤!”她說:“我想你呀,想得睡不著覺,忘記了吃飯,不搽胭脂,臉也瘦了;枕著冷枕頭,蓋著寒被子,孤孤一身,實在悲傷得很。”
詞義:既不搽胭脂花粉,臉上的肉也減少了。香:指婦女用的花裝品;玉:指女子的身體。比喻美麗的女子日益消瘦、減色。亦作“玉減香消”。
書證:元·賈仲名《蕭淑蘭》第二折:“則為他粉悴胭憔,端的是香消也那玉減。”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:“漸漸香消玉減,柳嚬花困,太醫(yī)院診脈,吃下藥去,如水澆石一般。”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風月相思》:“不覺黃昏又到,誰知玉減香消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饑者易為食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馬齒徒增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