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落花流水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落花流水:luò huā liú shuǐ
詞源:唐·李群玉《奉和張舍人送秦煉師歸岑公山》詩:“閑云不系東西影,野鶴寧知去住心。蘭浦蒼蒼春欲暮,落花流水怨離襟。”
詞由:秦煉師要回岑公山去了,李群玉和張舍人去送別。張舍人以詩詠別,詩人也和一首。送別是在暮春時節,詩人借殘春景象的描摹以表達送別之情。詩人寫道:彩云悠然地飄飛,不想在四方留下自己的影子,野鶴自由地翱翔,也沒有一定去向的心愿。蘭花、浦塘一片蒼綠,告訴人們春天已到過去的時候了,花落水流就好象在抱怨地演奏著離別的琴音。用這來表明秦道士就象彩云、野鶴那樣形跡不定。
詞義:飄落下來的花在流水中沖走了。形容暮春景象,比喻衰敗零落或遭受慘敗。亦作“流水落花”。
書證:五代·唐·李煜《浪淘沙》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。”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“若賣與第二家還好, 這薛公子的混名, 人稱他‘呆霸王’,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, 而且使銀如土, 只打了落花流水, 生拖死拽, 把個英蓮拖去, 如今也不知死活。”《國際歌》:“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, 奴隸們,起來, 起來!”毛澤東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:“其結果,把幾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權, 打得個落花流水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草草了事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藏垢納污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