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饑不擇食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饑不擇食:jī bù zé shí
詞源: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五·丹霞天然禪師》:“丹霞天然禪師訪龐居士, 至門首相見, 師乃曰:‘居士在否?’士曰:‘饑不擇食?!?/p>
詞由: 有一天, 丹霞天然禪師去拜訪龐居士, 到了他的門前, 就和龐居士見面了, 可他偏偏還要問一句: “居士在不在家呀?”龐居士對他戲謔, 也來一個俏皮的回答:“肚子餓了只要有食物就吃, 也就不選擇是什么食物了?!彼囊馑际钦f: 我等你等急了, 不在廳堂和你相見, 而是在門外和你相見了。
詞義: 肚子餓了也就對食物不加選擇了。擇: 選擇; 食: 食物。比喻需要極為緊迫時就不選擇了。
書證: 明·施耐庵《水滸》第三回:“且說魯達自離了渭州,東逃西奔,急急忙忙, 行過了幾處州, 正是:饑不擇食, 寒不擇衣, 慌不擇路,貧不擇妻?!?
上一篇:成語《風行草偃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飽食終日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