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孤臣孽子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孤臣孽子:gū chén niè zǐ
詞源: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孟子曰:‘人之有德慧術知者,恒存乎疢疾。獨孤臣孽子, 其操心也危, 其慮患也深, 故達。’”
詞由: 梁惠王因政事不順心, 同孟子閑聊。孟子說:“大王愿意聽聽關于人的德性、才智的由來嗎?”梁惠王說: “請先生談談吧!”于是,孟子說:“人之所以有德性、有才智, 大凡都是在患難中磨礪出來的。只不過是每個人所遭受的患難不同罷了。其中最能磨煉人的是什么嗎?是那種在朝廷之上處于孤立無援的臣子, 在家里是小妾所生的庶子。他們平日里是眾矢之的。所以, 他們時時為自己的安危憂慮, 所遭遇的禍害最深重, 真是受盡了困苦。也正因為如此, 他們時時處處經受著磨煉, 才成了德性高、才能強的人。”孟子講到這里, 梁惠王精神振奮地說:“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: 逆境是磨礪人的德性、才智的極好機會。”
詞義: 處于孤立地位的臣子, 小妾所生的孩子。泛指雖不被器重但忠貞不渝的人。
書證: 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賦》:“故有孤臣危涕,孽子墜心。”陳毅《哭葉軍長希夷同志》詩: “從此流亡苦,海外勤研習。孤臣孽子心, 退藏入于密。”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脫離蔣介石以后》: “我一個人留在蘇州,真正成了一個孤臣孽子了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孟嘉落帽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安富尊榮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