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魯魚亥豕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魯魚亥豕:lǔ yú hài shǐ
詞源:《孔子家語·上十二弟子解》”“卜商反衛,見讀史志者,云:晉師伐秦,三豕渡河。子夏曰:非也,己亥耳。于是衛以子夏為圣。”《呂氏春秋·察傳》:“子夏之晉,過衛。有讀史記者,曰:‘晉師三豕涉河。’子夏曰:‘非也,是己亥也。夫“已”與“三”相近,“豕”與“亥”相似。’至于晉而問之,則曰:‘晉師己亥涉河也。’”
詞由:孔子的學生子夏到晉國去,經過衛國時,聽見有人在讀歷史,讀成“晉師三豕涉河”。子夏聽了,就說:讀得不對呀,怎么晉國軍隊有三只豬渡河呢?恐怕不是“三豕涉河”,而是“己亥涉河”吧?因為,古文寫法,“己亥”和“三豕”相象。這里說的是“己亥”這個日子,而不是什么三只豬。子夏到了晉國一問,果然是“己亥”而不是什么“三豕”。
詞義:把“魯”寫成“魚”,把“亥”讀作“豕”。形容文字上出現錯別字而且錯得很可笑的情況。
書證: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那雪芹先生笑道:‘說你空空,原來肚里果然空空!既是“假語村言”,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矛盾之處,樂得與二三同志,酒余飯飽,雨夕燈窗,同消寂寞,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題傳世。’”
上一篇:成語《高屋建瓴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鳥盡弓藏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