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災樂禍
“幸災樂禍”是指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,看到別人發生了災禍,不但不援救,還將它當作是一件高興的事。出自《左傳·僖公十四年》:“背施無親,幸災不仁,貪愛不祥,怒鄰不義:四德皆失,何以守國?”
春秋時,晉國內亂,晉公子夷吾逃奔秦國,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,又護送夷吾回國做君王,就是晉惠公。
惠公在離開秦國之前曾許諾回國后送給秦國五座城作酬勞,但等到進入晉國國境,他立刻改變主意,不肯交割城池給秦國的使者。秦穆公想到他們的姻親關系,沒有派兵去強奪。后來,晉國又發生兩次災荒,秦國都及時救濟。
第二年冬天,秦國也鬧災荒,就派使者到晉國請求買糧,然而晉惠公卻不肯答應,還想趁此機會攻打秦國。
晉國有個大夫慶鄭說:“忘記人家的恩惠是無親;人家有災難卻幸災樂禍,是不仁;舍不得把東西給人,是不祥;激怒臨國,是不義。四種美德都失掉了,又怎么能保住國家。”
而惠公始終不聽勸告,還以很不禮貌的態度對待秦國的使者。秦國上下群臣嘩然。秦穆公便親自率大軍攻打晉國,晉國大敗,惠公也被俘虜。
上一篇:干戈化玉帛
下一篇:怙惡不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