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歷歷在目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歷歷在目:lì lì zài mù
詞源:唐·杜甫《歷歷》:“歷歷開元事,分明在眼前。無端盜賊起,忽己歲時遷。巫峽西江外,秦城北斗邊。為郎從白首,臥病數秋天。”
詞由:杜甫在流泊中感嘆時事和人生。身在漂泊之中的杜甫,想到開元極盛時期的情形,清清楚楚地就象在眼前一樣。可恨的是安史之亂,弄得社會不寧,人們動蕩不定, 而且時間是這樣的長久。大歷二年杜甫身在夔州, 這里處在長江西段, 離長安很遠。雖然還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, 可頭發已經白了,又有病在身,怎么就可以為國為人做點事了呢?
詞義: 事物清清楚楚地呈現在眼前。在目: 出現在眼前,
書證: 明·馮夢龍 《醒世恒言·李道人獨步云門》: “一座青州城正臨在北窗之下, 見州里人家, 歷歷在目。”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小獵犬》:“無何,王者登小輦, 衛士倉皇, 各命鞍馬, 萬蹄攢奔, 紛如撒菽, 煙飛霧騰, 斯須散盡。公歷歷在目, 駭㤞不知所由。”又《山市》:“中有樓若者, 堂若者, 坊若者,歷歷在目, 以億萬計。”杜鵬程 《保衛延安”重印后記》:“那關懷與愛護的情景, 至今猶歷歷在目。” 徐遲《魚的神話》 “在那兒他用眼睛掃視一下, 工地的全景歷歷在目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博施濟眾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反裘負芻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