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廉頑立懦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廉頑立懦:lián wán lì nuò
訶源: 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故聞伯夷之風(fēng)者, 頑夫廉, 懦夫有立志。”詞由: 有一次孟子談到伯夷的時(shí)候, 他說:“伯夷值得尊敬的地方在哪里呢? 他眼不看不合法度的顏色, 耳不聽不合禮節(jié)的聲音; 不是明君他不事奉, 不是同心的人他不使喚; 天下太平、政治清明, 他才肯做官; 社會(huì)混亂、國(guó)事昏淫, 他就退避了; 橫暴政事通行的國(guó)家,兇頑民眾居住的地方, 他是不愿住下去的; 要是和鄉(xiāng)愚的人在一起,就好象穿了見國(guó)君的禮服坐在泥炭中一樣。所以當(dāng)紂王橫暴淫亂時(shí),他就搬到北海邊上去住了, 以等待天下的清平。凡是知道伯夷這樣風(fēng)度的人, 頑貪的也廉潔起來了, 柔弱的也立定志向了。”
詞義:使頑固者奮發(fā),懦弱者振作。廉:廉潔,奮發(fā);頑:頑固,貪私;立:振作, 立志。
書證: 明·宋濂《題矯齋記后》:“先生楊文靖公之弟子也, 立朝大節(jié),足以廉頑立懦, 故文公以剛毅近仁稱之。”清·王鳴盛 《十七史商榷·<后漢書>》十補(bǔ)《范滂傳》: “滂母以其子與李杜同禍為幸, 皇甫規(guī)以不得與黨錮為恥。光武、明、章尊儒勸學(xué), 其效乃爾。得蔚宗論贊以悲涼激壯士之筆出之, 足以廉頑立懦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龐然大物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棄之可惜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