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傳檄而定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傳檄而定:chuán xí ér dìng
詞源: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大王當王關中,關中民咸知之。大王失職入漢中,秦民無不恨者。今大王舉而東,三秦可傳檄而定也。”
詞由: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后,就問韓信有什么辦法幫助他打天下。這時, 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, 封劉邦為漢中王, 住在南鄭。韓信說:要打敗項羽, 第一步就要占據三秦。三秦就是秦的降將章邯、司馬欣、董翳三個人所擁有的秦地。這三個人都是項羽封的。為什么可以占據三秦呢? 韓信說:“這三個人雖然被項羽封為王, 但秦地的老百姓并不歡迎。但你在秦地老百姓的心目中, 是有威望的, 他們都知道你應在關中為王。現在你被封到漢中來, 三秦的老百姓是不滿意的。現在你向東出兵, 只要你下一道文書, 就可以收服了。”
詞義: 只要傳布一紙文書, 就可以安定局勢了。傳:傳布; 檄:討敵的文書; 定: 平定, 安定。比喻不要用兵力, 只要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。
書證: 《三國志·魏志·劉表傳》裴松之注引司馬彪 《戰略》 :“兵集眾附, 南據江陵, 北守襄陽, 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。術等雖至, 無能為也。”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一回:“獲操則威震天下, 中原雖廣可傳檄而定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眾怒難犯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傳聞異辭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