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見幾而作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見幾而作:jiàn jī ér zuò
詞源: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幾者動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,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。”
詞由:《系辭》是周文王寫的卦辭,實際上可以看作是周文王號召諸侯共同討伐紂王的檄文。紂王暴虐無道,既失天命,也失民心,如果不推翻紂王,那就既違天命,也違人心。周文王說:什么事預先都是有征兆的,有才智的人能早早看到這個征兆。現在,已經顯示了紂王要被誅、商朝要滅亡的征兆了,我們就要應時而動,討伐紂王。作為有德行的人,就要看到預兆而立即行動起來,不能坐等時機。坐等時機就會喪失良機。昏君也有忠臣,但愚忠的人畢竟少數。周文王這一號召,無疑將有力地組成了一個討伐紂王的統一戰線。
詞義:看到事情的征兆,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而行動起來。見:見到,鑒察;幾:苗頭,預兆,事物的細微動向;作:動作,行動。孔穎達疏:“言君子既見事之幾微,則須動作而應之。”
書證:《后漢書·劉焉傳論》:“劉焉覩時方艱,先求后亡之所,庶乎見幾而作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四十四:“天下無道,譬如天之將夜,雖未甚暗,然自此只向暗去,知其后來必不可支持,故亦須見幾而作可也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見事風生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見彈求炙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