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筑室道謀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筑室道謀:zhú shì dào móu
詞源: 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哀哉為猶, 匪先民是程, 匪大猶是經,維邇言是聽, 維邇言是爭。如彼筑室于道謀, 是用不潰于成。”
詞由: 周幽王和周厲王, 是西周時有名的暴君。他們專制蠻橫, 百姓要是有誹謗的言論, 就會鎮壓虐殺。朝廷里有些大臣的忠良之言,他們不聽; 而愛聽一些奸臣賊子的言論。他們在治國的根本大計上考慮很少, 卻常常糾纏在一些雞毛蒜皮的爭論上, 因而國政越來越荒廢。當時有個大夫實在看不下去了, 就打了個比喻說: 國君這種大事不管、小事直抓的做法, 就象蓋房子自己不會設計和施工, 而忙著向路上的行人請教一樣, 結果由于人眾口雜, 始終得不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來。
詞義: 造房子時與路過的行人商量怎么建筑好。筑: 建筑。室: 房層。道謀: 與道路上的行人商量。比喻自己缺乏主見, 見人而問, 眾說紛紜, 就必然辦不成事情。亦作“筑室謀道”。
書證: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五回:“這宗事, 若教門生們議將來,只成筑室謀道, 不如二老師斷以己見。”陳毅《秋過濮陽, 月下與人談毛主席飛渝事》: “應知政事先軍旅, 豈有筑室謀道旁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立談之間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累塊積蘇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