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累塊積蘇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累塊積蘇:lěi kuài jī sū
詞源: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暨及化人之宮,構以金銀,絡以珠玉,出云雨之上,而不知下之據,望之若屯云焉。耳目所聽、觀,鼻口所納嘗。皆非人間之有。王實以為清都紫微,鈞天廣樂,帝之所居。王俯而視之,其宮榭若累塊積焉。”
詞由:周穆王時,有一個化人來了,他的本領真不小,能進入火之中,又能穿石而過,能把山川顛倒,能把城邑搬動。周穆王把他當神一樣來敬重,當帝王一樣來事奉。于是把好的宮室給他住,高級食物給他吃,送美女給他娛樂,可這樣還是不滿意,認為住的卑陋,吃的腥臭,美人也丑惡得很。周穆王就再把條件弄得好一點, 化人勉強住了一個時候。化人要同周穆王出去游玩。周穆王就抓住化人的衣服, 飛騰起來到了中天才歇下。周穆王到了化人住的地方, 住處都是用金銀來構筑的, 裝飾的都是珠寶, 所見所聞, 吃到的嗅到的, 都不是人間所有的。周穆王低下頭來看自己住的宮殿, 就好象是土塊和柴草堆在那里。
詞義: 重迭的土塊和堆積的柴草。累: 重迭; 塊: 土塊; 蘇: 柴草。形容住房極為簡陋。
書證: 金·元好問《游泰山》:“積蘇與累塊, 分明是九垓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筑室道謀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縱橫捭闔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