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立談之間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立談之間:lì tán zhī jiān
詞源: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早起, 施從良人之所之, 遍國中無與立談者。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, 乞其余不足, 又顧而之他。此其為饜足之道也。”
詞由: 齊國有一個人, 和一妻一妾住在一起, 每天都吃得酒足飯飽回來, 對妻子吹牛, 說是同吃的都是富貴的人。可是沒有一個顯耀的人到家來過, 妻子懷疑了。第二天早晨, 就偷偷地跟在丈夫后面, 看他到什么地方去。走遍了都城, 卻沒有一個人和丈夫打招呼。末了, 走到東門外的一塊墓地里, 看到丈夫向上墳祭祀的人討那剩余的酒肉吃, 不夠, 又左右看看, 再到另一個上墳的人那里討。妻子這才明白: 他丈夫是這樣得到酒足飯飽的啊。
詞義: 站著說話的一會兒時間。形容時間極為短暫。多簡作“立談”。
書證: 漢·揚雄《解嘲》:“或七十說而不遇, 或立談而封侯。”唐·盧照鄰《對蜀父老問》:“或立談以邀鼎食,或白首而甘布衣。”宋·蘇軾《賈誼論》:“安有立談之間, 而遽為人痛哭哉!”宋·陳師道《贈趙奉議》:“我往立談間, 歘若白受緇。”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六:“但只叫他立談一兩句, 就打發去, 須防耳目不雅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空穴來風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筑室道謀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