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的解釋|和的意思|“和”字的基本解釋
“和”的異體字作“龢”。左邊像一排多個竹管合并的笙簫之形,代表一種吹奏樂器,表示它的本義;右邊禾苗的“禾”表示它的讀音。“龢”,是個形聲字。“和”也是個形聲字。東漢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對“和”字的解釋是“相應也”,也就是“相應和”的意思。
吹奏樂器是要發出樂音的,所以,和字“相應和”的意思首先表現為聲音的相應。民間著名的管樂合奏曲《百鳥朝鳳》,就是模擬各種鳥兒和著鳳凰的鳴叫而奏出的美妙樂音。中國現代文學家朱自清在《春》這篇文章中寫道:“鳥兒……賣弄清脆的喉嚨,唱出婉轉的曲子,跟輕風流水應和著。”這里的“和”字就是指聲音相應。從這個意義引申,“和”也指和諧的跟著唱或者伴奏,《后漢書·黃瓊傳》里說道:“陽春之曲,和著必寡。”意思是說,像《陽春》這類格調高深的曲子能跟著唱的人一定很少。這里實際上是引用了楚國文學家宋玉在《答楚王問》中講述的故事。
楚襄王時期,有一天,楚國的都城來了一個唱歌的人。開始,他唱的是《下里》、《巴人》,城里跟著他唱的人有好幾千。接著他又唱還算通俗的《陽河》等曲子,能跟著他唱的人雖然少了,但還有幾百人。后來他唱起了高雅的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能跟著他唱的人只有幾十人了。
這個故事被后人沿用為一句成語“曲高和寡”,形容曲調越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,比喻知音難得。現在也比喻說話、寫文章不通俗,能理解的人很少。
樂器演奏需要相互配合,所以“和”也含有附和、響應的意思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里“論至德者不和于俗”這句話,意思是說:講究至高無尚道德修養的人,不會附和于一般的人。“和”的這個意義擴展,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或者體裁來作詩、作詞也叫“和”。唐玄宗時期,官至中書省舍人的賈至曾經作了一首七言律詩《早朝大明宮》,同在朝中為官的岑參作了一首《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》來和他。詩的前四句是:“雞鳴禁陌曙光寒,鶯囀皇州春色闌。金闕曉鐘開萬戶,玉階仙仗擁千官。”這四句詩描繪出了這樣一幅畫面:清晨,皇宮中還透著寒意,鳥兒婉轉的唱著,春色明媚燦爛。早朝的鐘聲叩開了官家的大門,金殿前的漢白玉石階上、欄桿邊,簇擁著眾多官吏前來早朝。
“和”最常用的讀作hé,當連詞,如“你和他”。還當溫和、謙和、和緩講。“和”與“戰”相對,如“戰爭”與“和平”。和親,是指和睦親善。唐朝時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婚姻就是藏漢民族間的和親。成語“和衷共濟”是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,這里的“和”字是當和諧、協調講。和的這個意思也常用來形容夫妻關系的和睦、合好。中國古代神話中象征夫妻相愛的神就叫“和合”。相傳和合二人,散著頭發,滿面笑容,一個手持荷花,一個捧著圓盒,取和諧合好的意思。新婚人家舉行婚禮時,喜歡張掛和合像,以圖吉利;也有在廳堂中常年懸掛的。
古代車上有兩種鈴鐺,掛在車前橫木上的叫“和”,掛在車架上的叫“鸞”,統稱為“和鸞”。
和還讀作huó、huò、hú,不過用法都比較單一。
上一篇:周的解釋|周的意思|“周”字的基本解釋
下一篇:嘯的解釋|嘯的意思|“嘯”字的基本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