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荀子·欹器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
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②,有欹器焉。孔子問于守廟者曰:“此為何器?”守廟者曰:“此蓋為宥坐之器③。”孔子曰: “吾聞宥坐之器者, 虛則欹, 中則正, 滿則覆。”孔子顧謂弟子曰: “注水焉。”弟子挹水而注之④。中而正,滿而覆,虛而欹。孔子喟然而嘆曰:“吁!惡有滿而不覆者哉!”
——《荀子·宥坐》
【注釋】
①欹(qi)器:伴坐之器,放在座位旁邊用來警戒自己,與現在的“座右銘”作用類似。這種欹器為古代盛酒用的一種祭祀器具,因為它形體傾斜,容易翻倒,故名。②廟:宗廟。皇帝死后為之建造的祭祀處所。③宥(you)坐:伴坐。宥,同“右”。④挹(yi):舀,汲取。⑤惡(wu)有:哪有。
【意譯】
孔子有一次到魯桓公的宗廟里去視察,看見一個形體傾斜的酒器,守廟人告訴他這是伴坐器皿。孔子曾聽說過伴坐器皿內部空虛了就傾斜,不空不滿時立得很端正,太滿了就翻倒。為了證實一下這種說法,孔子回頭命令弟子說:“倒水進去吧!”于是弟子舀水來倒了進去。果然,不空不滿就端正,滿了就翻倒,空了就傾斜。孔子看了以后長嘆一聲:“唉,哪有滿了還不翻倒的道理呢?”
【解說】
“謙受益,滿招損”。人同欹器一樣,一自滿就會跌跤受傷,“滿而覆”。只有謙虛才會讓人受益,不過,如同沉默不是深刻一樣,空虛便不等同于謙虛。有的人表面唯唯諾諾,別人批評什么他接受什么,似乎是謙謙君子,但他只有虛心的外表,沒有作為虛心后盾的內容,因而,這種“虛心”只是蒼白的表現,是“空虛”,與“謙虛”有質的區別,最后還是會像欹器一樣因虛而欹,往旁邊傾斜,成不了大器。沸騰的時代給了每個有志者大展宏圖的時運與機會,我們講謙虛,并不是要求有志者磨平棱角,不求創新,不去建功立業,我們只是要求有志于創新的人們能夠做個清醒的勝利者,要知道,即使勝利了,可前路也正長,“謙虛”這種美德能夠給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插上向更高處騰飛的翅膀。
【相關名言】
謙虛使人進步,驕傲使人落后。
——毛澤東
上一篇:《殷蕓·欲兼三者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
下一篇:《柳宗元·永之氓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