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城狐社鼠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城狐社鼠:chéng hú shè shǔ
詞源:《晏子春秋·內篇問上》:“景公問于晏子曰:‘治國何患?’晏予對曰:‘患夫社鼠。”公曰:‘何謂也?’對曰:‘夫社,束木而涂之,鼠因而托焉,熏之則恐燒其木,灌之則恐敗其涂,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,以社故也。’”
詞由:有一天,齊景公問晏子說:“要治理好國家,最怕的是什么呢?’晏子回答說:“最怕的是土地廟里的老鼠。”景公說:“這是怎么個說法呢。”晏子說:“土地廟的木料都涂了顏料的,老鼠就住在里面。你想熏老鼠吧,又怕把木料燒著;你想用水灌吧,又怕損壞了油漆。正因為這樣,老鼠就沒有能夠消滅掉。國家也是這樣。你的左右如果有了壞家伙,不殺他吧,他就亂政;殺了他吧,你心里又不安。這不是國家的社鼠嗎?”
詞義:城墻中的狐貍,土地廟里的老鼠。社:土地廟。比喻有靠山的壞人。
書證:《晉書·謝鯤傳》:“謂鯤曰:‘劉隗奸邪,將危社稷。吾欲除君側之惡,臣主濟時,何如?’對曰:‘隗誠始禍,然城狐社鼠也。’”魯迅《“公理”的把戲》:“以事論,則現在的教育界中實無豹虎,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,那是當然不能免的。
上一篇:成語《堅壁清野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聲名狼藉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