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羹之讓是什么意思
〖典源〗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當此時,彭越數反梁地,絕楚糧食,項王患之。為高俎(zǔ,古代祭祀時盛牲的禮器),置太公(劉邦之父)其上,告漢王(劉邦)曰:‘今不急下,吾烹太公。’漢王曰:‘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,曰“約為兄弟”,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(爾)翁,則幸分我一杯羹。’項王怒,欲殺之。項伯曰:‘天下事未可知,且為天下者不顧家,雖殺之無益,只益禍耳。’項王從之。”
〖釋義〗楚漢雙方相持不下,項羽要烹殺劉邦的父親,以威脅劉邦。劉邦回答說:我們受命懷王,約為兄弟,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,你一定要烹殺他,也要分給我一杯肉汁。后遂用“杯羹之讓”謂受人威脅、要挾;用“分我杯羹、分杯羹”等指此事,或謂從別人那里分享一份利益。
【杯羹之讓】《太平廣記》卷三一○引《三史王生》:“太公曰:‘此人理不可屈,宜速逐之,不爾,必遭杯羹之讓也。’”
【分我杯羹】李白《登廣武古戰場懷古》詩:“分我一杯羹,太皇乃汝翁。”
【分杯羹】康有為《上清帝第五書》:“其始壯夫動其食指,其后老稚亦分杯羹。”
上一篇:束蘊請火是什么意思
下一篇:杯酒勸長星是什么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