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不拘一格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不拘一格:bù jū yī gé
詞源:清·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:“九州生氣恃風雷,萬馬齊暗究可哀;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”
詞由:清朝道光年間,有個名叫龔自珍的詩人。他出身在一個名門大戶人家,從小受到很好的教養。二十七歲那一年,他考中了進士,從此在朝中做了近二十年左右的官。龔自珍看清了官場的黑暗和清王朝統治集團的腐敗,毅然辭官回鄉。這年夏天,龔自珍由京城去杭州,路過鎮江時,恰好碰上賽神,人們抬出玉皇及風神、雷神來拜祭。一位道士請他寫一篇獻給天神的祭文。龔自珍欣然命筆,寫下了《九州生氣恃風雷》這首著名的詩歌。詩的大意是:中國要有生氣就得靠疾風迅雷般的社會大變革,象現在這樣死氣沉沉的局面實在令人悲憤;我還是勸天公重新振作精神,不拘一格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間來。
詞義:不局限于一種標準、規格。拘:拘束,限制;格:規格、標準。
書證:魯迅《魯迅書信集·致趙家璧》:“‘此公’稿二篇呈上,頗有佛氣,但《自由談》本不拘一格,或無妨乎?”秦牧《“果王”的美號》:“不但體裁,風格,題材,表現手法可以鼓勵勇于創新,甚至連主題,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不念舊惡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不求甚解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