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象箸玉杯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象箸玉杯:xiàng zhù yù bēi
詞源: 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昔者紂為象箸, 而箕子怖。以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, 必將犀玉之杯,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, 則必旄象豹胎。旄象豹胎, 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, 則錦衣九重, 廣室高臺(tái)。”
詞由: 紂王用象牙做筷子, 他的太師箕子見了十分擔(dān)憂。他想:有了象牙筷子,就不會(huì)再用土瓷羹器了,必定要用犀玉杯子, 這樣才能相配。有了象箸玉杯,就不會(huì)用來盛普通的食品, 就要講究要裝高級(jí)的食物,如旄象豹胎。吃食這么講究,穿的、住的也不會(huì)馬虎, 住茅屋、穿短褂當(dāng)然就不行, 而是要錦衣九重、廣室高臺(tái)了。有人問他:“為什么這樣為紂王擔(dān)憂?他說:“這樣下去, 國家會(huì)滅亡的。” 果然沒有多久, 因紂王驕奢淫逸, 揮霍無度,殷朝就被周滅掉了。
詞義: 象牙做筷子, 犀玉做杯子。箸: 筷子。形容生活極其奢侈。
書證: 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:“紂始為象箸, 箕子嘆曰:‘彼為象箸, 必為玉杯; 為杯, 則必思遠(yuǎn)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。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, 不可振也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豁然開朗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超世絕俗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