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呂不韋·賓卑聚自歿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
齊莊公①之時, 有士曰賓卑聚, 夢有壯士白縞之冠,丹績之?, 練布之衣, 新素履, 墨劍室, 從而叱之, 唾其面。惕然②而寤③, 徒夢也。終夜坐不自快。明日, 召其友而告之曰:“吾少好勇,年六十而無所挫辱,今夜辱,吾將索其形,期得之則可;不得,將死之!”每朝與其友俱立于衢, 三日不得, 卻而自歿。
——《呂氏春秋·離俗》
【注釋】
①齊莊公:名光,春秋時齊國國君。②惕然:畏懼警惕的樣子。③寤:醒。
【意譯】
齊莊公時,有個士人叫做賓卑聚,他夢見有個壯士,戴著白絹做成的帽子,系著紅繐做的帽纓,穿著熟絲做成的衣服和白色生絹做的鞋,佩著黑色的劍鞘,走上前來叱責他,用唾沫吐他的臉。他嚇醒了,原來只是一場夢。坐了整整一夜,心里很不高興。第二天,他召來他的朋友告訴他們說:“我年輕時勇敢好勝,現在年紀已六十了,還沒有遭到半點挫折和羞辱,可是昨天夜里竟遭到了羞辱,我將按這個人的相貌找到他,如期找到還可以;如果找不到,我將為此而死。”每天早上,賓卑聚與他的朋友一起站在四通八達的街道上,過了三天仍沒有找到,回去以后他就自殺了。
【解說】
死亡,對那些凡夫俗子來說,是最可怕的名字。只有那些骨氣奇高的人物,才能夠超越生死,并非他們不熱愛生命,而是因為在他們心目中,還有一個比生命更高貴的東西,這就是人生之“義”。高貴的人為“義”而生,為“義”而死,所以,他們從不畏懼死亡,并能在死亡面前坦然若定。如果我們借了平常人的眼光,是無法理解賓卑聚的自殺行為的,因為賓卑聚的自殺并非是無法抵抗外在的壓力,所謂那種走投無路的死。外在的壓力并未威脅到賓卑聚的生命,那么,他又為何選擇死亡呢?原來,是來自他內心的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驅使著他走向死亡之路。他的那個夢仿佛是命運的一種昭示,當他回顧人生時,他感覺到他的人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,也即是那種人生之“義”的失落,這使他惶恐不安。他要重新找回這種人生之“義”,但他的努力卻失敗了。于是,他只能以自刎來作為對人生的最后一次進擊。他的生命雖然消亡了,但是他那失落的人生之“義”卻因此而獲得了永恒的生存。也許,只有在這一層次上,我們才能理解賓卑聚自殺的意義。當然賓卑聚的自殺,是無法用實在的價值標準來衡量的。夢是一種幻覺,它是一種精神的象征,而精神上人格的受辱,無法用物質利益去彌補,盡管這種受辱只是一種幻覺,但作為一種象征,卻使賓卑聚的自殺似乎有了合理的邏輯動機。
【相關名言】
衡量生命的是思想和行動, 而不是時間。
——英國·艾夫伯里
在人間的歡樂中,在完成了他對人間的任務以后,沒有絲毫苦痛地結束了——死, 也是幸運的。
——丹麥·安徒生
上一篇:《薛福成·壁虎與蝎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
下一篇:《劉晝·岑鼎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