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指揮若定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指揮若定:zhǐ huī ruò dìng
詞源:唐·杜甫《詠懷古跡·五》詩:“伯仲之間見伊呂,指揮若定失蕭曹。”
詞由:唐代杰出的詩人杜甫寓居夔州(今四川奉節)時,瞻仰了武侯祠。當他走進廟堂,瞻仰了武侯像,看了陳列的各種文物以后,對奠定三國鼎立形勢、為蜀國劉備恢復漢朝大業建立奇功偉績的武侯諸葛亮,十分仰慕,并作了高度評價。他認為:諸葛亮的人品,與商代開國君王湯的大臣伊尹、輔佐周文王和武王滅商紂有功的呂尚(即姜尚、姜子牙)不相上下;諸葛亮的才智和膽略,特別是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, 使漢高祖劉邦的謀臣蕭何、名相曹參為之黯然失色。后來只是因為軍務繁忙、積勞成疾而死于征途, 未能實現平生大志。
詞義: 指揮調度, 鎮定自若。若:象。定: 指胸有定局。形容處理事情胸有成竹, 取勝很有把握。
書證: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一章:“他(孫傳庭)剛剛坐定, 這一大群人已經跟了進來, 用各種阿諛逢迎的言詞稱頌他神機妙算,‘指揮若定。’”劉白羽《巍巍太行山》:“(朱)總司令穩如泰山, 指揮若定?!?
上一篇:成語《抵掌而談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揮戈反日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