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鹵莽滅裂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鹵莽滅裂:lǔ mǎng miè liè
詞源:《莊子·則陽》:“長梧封人問子牢曰:‘君為政焉勿鹵莽, 治民焉勿滅裂。昔子為禾, 耕而鹵莽之,則其實亦鹵莽而報子; 蕓而滅裂之, 其實亦滅裂而報子。子來年變齊, 深其耕而熟耰之, 其禾繁以滋,子終年厭飧。’”
詞由: 長梧封人對子牢說:“你辦理政事切切不能粗魯莽撞, 處理民事不要輕率馬虎。”接著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:“以前我種田時,耕作馬虎,結果呢,收成很不好,吃了馬虎的虧;管理隨便,結果呢,收獲少得很,馬虎教訓了我。第二年我就改變態度,深耕細作,精心管理,結果是:禾苗長得很茂盛,所得的糧食,我一年也吃不完。”
詞義:粗魯莽撞,輕率從事。鹵:亦作“魯”;鹵莽:粗魯莽撞;滅裂:輕率、隨便。
書證:嚴復《道學外傳》:“惟時文之義理格律乃能入細,凡文之不從時文出者,盡鹵莽滅裂耳。”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江西第五次反‘圍剿’,我軍全然不講退卻,原因在于對局部形勢和整個形勢都不注意,實在是一種魯莽滅裂的做法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南陽三葛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厲兵秣馬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