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倒行逆施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倒行逆施:dào xíng nì shī
詞源: 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:“吾日暮途遠, 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詞由:春秋時,楚國平王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兄弟。伍子歷盡艱險,只身逃奔吳國,立誓要報殺父兄之仇。他幫助吳王闔閭發兵攻破楚國的都城。那時, 楚國平王已死, 伍子胥掘出平王的尸體, 鞭打了三百下,泄了胸中 忿。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聽了鞭尸的消息,派人送信給伍子胥說:“你報私仇也太過分了!你忘記了自己是楚國人嗎?”伍子胥對來人說:“請為我謝謝申公。如今,我活著的日子不多了,正象到了傍晚。因為急于要報仇,所以只得倒行逆施,蠻干一通了。”
詞義:做事情違反了常理。行、施:行事、做事。逆:倒、反。今多指做違背時代、社會潮流的壞事。
書證:《漢書·主父偃傳》:“吾日暮,故倒行逆施之。”鄒韜奮《患難余生記·離渝前的政治形勢》:“講到大后方的進步文化,一遇到國民黨的壓迫,那就只有受壓迫罷了,在壓迫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,疏解和抗議都無用,壓迫者是可以任所欲為,倒行逆施的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倒持泰阿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傾家蕩產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