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慢條斯理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慢條斯理:màn tiáo sī lǐ
詞源:清: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老爺親自在這里傳你家兒子說話,怎的慢條斯理。”
詞由:有一個放牛娃名叫王冕,長得十分聰明,不但通曉天文地理,還畫得一手好畫。他畫的荷花,就象才從湖里摘下來貼在紙上一樣。因此,王冕在全縣出了名,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。有一天,一個差役奉縣太爺之命來找王冕畫畫,王冕推辭不過,只得應酬作畫。知縣看了王冕的畫非常高興,除贈送銀兩外,還約見王冕。王冕不肯赴約,知縣只好親自來請。知縣帶了一班人馬來到王冕家門口,見大門關了,敲門好一會兒,才出來一個老太太,不慌不忙地說:“我兒子不在家。”差役見老太太怠慢了知縣,就說:“縣大老爺親自在這里傳你家兒子說話,你怎么這樣慢條斯理。”
詞義:說話或做事時故作斯文。形容慢慢騰騰,不慌不忙。
書證:馮德英《迎春花》第八章:“‘辦事要思量是對的’,老東山慢條斯理的說,‘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,也不要惦量。’”
上一篇:成語《慎終追遠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戰戰兢兢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