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汗牛充棟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汗牛充棟:hàn niú chōng dòng
詞源:唐·柳宗元《河東先生集·陸文通先生墓志》:“其為書,處則充棟宇,出則汗牛馬。”
詞由:唐代有位學者名叫陸質,字伯沖,謚文通,他對于孔子的《春秋》作了細致而深入的研究。寫了《春秋集注》、《春秋辨疑》、《春秋微旨》等書,對于當時和后世的學者有一定的影響。陸質死后,柳宗元曾寫過一篇墓志悼念他。柳宗元在墓志中說:自從《春秋》問世以后,一千多年來,人們一直在研究它,為它寫的注解、評議等各種文章和有關書籍,如果放在屋子里,那要堆得滿滿的直碰到上面的棟梁;如果用牛馬來載運的話,就要把它們累得滿身大汗。文章接著就介紹了陸質對于《春秋》的獨到研究,贊頌了他的功績。
詞義:如用牛運書,牛要累得出汗;如用屋子存放,將要堆至屋頂。汗牛:牛因用力而出汗;棟:屋上的棟梁。形容圖書很多。
書證:宋·陸九淵《象山全集》卷九·與林叔虎書》:“又有徒黨傳習,日不暇給,又其書汗牛充棟?!鼻濉て阉升g《聊齋志異·封三娘》:“十一娘笑曰:‘世傳養生術,汗牛充棟,行而效者誰也?’”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隱士》:“古今著作,足以汗牛而充棟, 但我們可能找出樵夫漁父的著作來?”
上一篇:成語《求仁得仁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滄海橫流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