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巧言如簧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巧言如簧:qiǎo yán rú huáng
詞源: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:“蛇蛇碩言,出自口姬。巧言如簧,顏之厚矣。”
詞由:古往今來,無論哪一個朝代,大有正直之人輔佐,但也不乏小人的亂國。《小雅·巧言》就反映了這樣的現實:一位大夫受到了小人的中傷、誣陷,開始,君王不大理睬這些讒言。后來那小人經常奉承在君王的身邊,他搖唇鼓舌,口出的花言巧語象是樂器里發出聲響的薄薄的簧片,這些誣蔑大夫的話都是無中生有,可他不以為恥,反以此求榮。誰知后來,君王竟輕信以為真了,要治大夫的罪。大夫此時急得有話無處控告,有仇怨無處申訴,只得跪地拜天,祈求蒼天能可憐正直的人,而懲罰那班讒人、小人。
詞義:語言乖巧,象樂器中的簧片發出的聲音那么動聽。簧:樂器里的發聲薄片。形容能說會道,花言巧語。
書證:《后漢書·陳蕃傳》:“夫讒人似實,巧言如簧,使聽之者惑,視之者昏。”郭沫若《屈原》第四幕:“你這無恥的讕言,你這巧言如簧的挑撥離間,虧你還戴著一個人的面孔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屬毛離里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平治天下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