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問道于盲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問道于盲:wèn dào yú máng
詞源:唐·韓愈《答陳生書》:“足下求速化之術,不于其人,乃以訪愈。是所謂借聽于聾,求道于盲。”
詞由:唐代有個人名叫陳中立,渴望得到一條成就學問的終南捷徑,于是給大文豪韓愈寫了封信討教。韓愈回信說:“你急于求成,卻不從有學問的人那里聽取教導,反而來求教于我。這真可謂向聾子打聽,向瞎子問路一般。不管你的態度多么殷勤懇切,也不管對方講得多詳盡,恐怕也不會有多少收獲的。”陳中立收閱后,明白了做學問要踏踏實實,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。
詞義:向瞎子問路。比喻請教不當,毫無收獲。也用作自謙之詞。
書證:明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七回:“問道于盲,雖公子未能免誚。”清·顧炎武《與友人論學書》:“比往來南北,頗承友朋推一日之長,問道于盲。”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》:“至于處處利藪,也絕不耐煩去搜剔他;或者有,也不可知,但只問著晚生,便是‘問道于盲’了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門可羅雀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陳師鞠旅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