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的解釋|冰的意思|“冰”字的基本解釋
人們用“冰天雪地”、“雪窖冰天”來形容嚴寒,自古以來人們多用冰雪來比喻美好高潔的事物及品格。《莊子·逍遙游》中說:“藐(妙)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膚若冰雪。”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詩:“一卷冰雪文,避俗常自攜。”“冰雪文”指詞意清新的文章。
“冰”是水遇冷凝結成的固體。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中把“冰”解釋為“凍也,象水凝之形”,即指冰表面的裂縫或晶體的形狀。古文字的“冰”原本是象形字,經過演變成為會意字。
冰的特點是透明純凈,用手一摸冰涼刺骨,又很容易融化。根據這些特點而產生的帶“冰”字的成語有“冰清玉潔”,比喻人品像冰一樣清明,像玉一樣純凈;“冷若冰霜”形容人們不熱情,不溫和,不好接近;“渙然冰釋”比喻心中的疑慮或憂慮像冰塊消融一樣很快解除。由此擴展到比喻高潔的品質,如“冰心玉壺”,唐代王昌齡有一首詩《芙蓉樓送辛漸》寫道:“洛陽親友如相問,一片冰心在玉壺。”作者托辛漸帶給洛陽親友的口信,是自己依然冰清玉潔,堅持操守。
雪是由雨水遇冷凝結成的,所以上部是雨,落下的雪片像羽毛,從造字方法說,這是一個會意字。“雪”字的形體眾多,長期得不到定型,這可能與雪花的形狀有關,因為世界上的雪花是沒有完全一樣的,它多姿多彩,千變萬化,但大體上是六角形晶體,故稱“雪花六出”。
雪是潔白的,所以我們往往用雪來形容或代替白色的東西。如“雪膚”指潔白的肌膚;“雪刺”即短的白發。唐代大詩人李白《將進酒》有“朝如青絲暮成雪”,其中的“雪”就是白發。因為雪本身潔白純凈,我們可以用它抹去污垢,所以“洗”和“雪”連起來就是除去的意思。我們說“雪恥”、“報仇雪恨”中的“雪”是洗掉的意思。《戰國策》中說:“若先王之抱怨雪恥,夷萬乘之強國。”這里說的就是要像先王那樣報復以前的怨恨,洗刷以前的恥辱。
民間有“瑞雪兆豐年”的說法,意思是說大雪預示著豐收的年景。因為一場大雪能殺滅農田的害蟲,并給莊稼儲備充足的水份,作為以農為本的中國,從古到今都認為下雪預示著來年的好收成。
但寒冷也和不幸、災禍聯系在一起,所以“雪”有時也成為貶義詞。如“雪壓霜欺”是說迫害一個接一個地到來;“雪上加霜”是說禍害相連而至,使人苦上加苦;“雪中送炭”比喻在別人處境困難或急需時給予幫助。冰雪無疑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,唐代大詩人李白《行路難》詩中有:“欲渡黃河冰塞川,將登太行雪滿山。”這里既是實寫行路之難,也是用“冰塞川”、“雪滿山”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。雪天出行艱難,夜里就更是寸步難行了,所以“雪夜訪戴”的典故就引申為友情之深厚。故事見于《晉書·王徽之傳》,說王徽之一天夜里突然想起老朋友戴逵,便踏雪前往拜訪。還有一個類似的典故“雪夜訪趙普”,故事說宋太祖在一個大雪之夜來到趙普家扣門,趙普出來一看,太祖立在風雪中……這個故事引申為君臣關系和諧,共謀天下大計。
上一篇:農的解釋|農的意思|“農”字的基本解釋
下一篇:切的解釋|切的意思|“切”字的基本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