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氣息奄奄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氣息奄奄:qì xī yān yān
詞源:晉·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但以劉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,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。”
詞由:晉武帝滅蜀后,任命武陽(今四川彭山縣東)人李密為太子洗馬。當(dāng)時,李密還有個年邁多病的老母在家,需要奉養(yǎng),于是他寫了《陳情表》,推辭不就。武帝看后也十分感動,準(zhǔn)他不仕了。在《陳情表》中,李密敘述了他祖母劉氏的健康狀況,說道:“我祖母已到了太陽要接近下山的時候了,她氣息微弱,快要斷氣的樣子,生命很危急,已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。”不久,他祖母真的離開了人間,李密這時候才答允出來為武帝效力。
詞義: 形容人呼吸微弱, 即將要斷氣的樣子。氣息: 呼吸、透氣。奄奄: 呼吸微弱無力的樣子。亦比喻事物即將崩潰或消亡。
書證: 毛澤東《新民主主義論》:“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, 已有一部分進(jìn)了博物館 (在蘇聯(lián));其余部分, 也已‘日薄西山, 氣息奄奄, 人命危淺, 朝不慮夕’,快進(jìn)博物館了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氣宇軒昂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求全責(zé)備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