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:yǐ zǐ zhī máo , gōng zǐ zhī dùn
詞源: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楚人有鬻楯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楯之堅,莫能陷也?!肿u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無不陷也?!蛟唬骸宰又葑又畼J何如?’其人弗能應也?!?/p>
詞由:楚地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,他拿起自己的盾,夸耀說:“我的盾堅固無比,沒有什么鋒利的東西能戳穿它。”接著,他又拿起自己的矛,吹噓說:“我的矛極其銳利,沒有什么東西戳不穿?!庇腥苏f:“喂!伙計,拿你的矛戳你的盾,結果將怎樣呢?”那人尷尬得說不出話來。
詞義:用你的矛,刺你的盾。子:對別人的稱呼;矛:進攻敵人的長柄而有刃武器;盾:護衛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。比喻用對方的觀點、方法或言論等駁斥對方。
書證: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古書與白話》:“菲薄古書者,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,這是的確的。因為他洞知弊病,能‘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’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以卵擊石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任重道遠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