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韓非·一鳴驚人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
楚莊王蒞政三年①,無令發,無政為也。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②:“有鳥止于南方之阜,三年不翅不飛不鳴,嘿然③無聲,此為何名?”王曰:“三年不翅,將以長羽翼。不飛不鳴,將以觀民則。雖無飛,飛必沖天;雖無鳴,鳴必驚人。子釋之④,不穀⑤知之矣。”處半年,乃自聽政,所廢者十,所起⑥者九,誅大臣五,舉處士⑦六,而邦大治。
——《韓非子·喻老》
【注釋】
①蒞:臨,到。這里指執政。②御座:即侍坐。隱:有話不直說,而通過打比方的辦法暗示。③嘿:同“默”。④子釋之:您放心吧。⑤不穀:不善。古代諸侯自謙詞。⑥起:興。⑦處士:指古代有才德而隱居不做官的人。
【意譯】
楚莊王登位執政已經三年了。然而三年之中,默默無聞,沒有頒發一項命令,沒有管理一件政事。有一天,右司馬在宮中侍坐,對莊王諷喻道:“大王啊,有一只鳥停息在南方山上,時過三年,既不展翅飛騰,又不引吭高鳴。請問,這是什么緣故呢?”莊王笑笑回答說:“三年不展翅,是為了讓羽翼長得豐滿;不飛不鳴,是細心觀察民情事理。這樣的鳥,雖然不飛,一飛必定直沖云天;雖然不鳴,一鳴就要讓人吃驚。您放心吧,您的意思我都知道了。”半年以后,楚莊王就開始親自治理國家政事:廢止了十項陳章,興立了九件新政,誅殺了五個不法大臣,起用了六位賢德隱士。從此,楚國大治。
【解說】
作為“春秋五霸”之一的楚莊王,確實要算是善于為政的了。蒞政三年,不發任何豪言壯語,不開任何空頭支票,然而在這“嘿然無聲”中,他卻并非無所作為,不思進取,而是深入調查研究,謀劃策略方針,蓄積力量。在一切都成熟之后,大刀闊斧,敢想敢干,興利除弊,井然有序,使楚國迅速強盛起來。楚莊王成功的經驗在于:沒有充分的準備,就不會有重大的成就;沒有腳踏實地的辛勤勞動,就不會有“不鳴則己,一鳴驚人”的優異成績。如果想當初楚莊王上臺之后,不顧三七二十一,先來個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,那么,盡管人們可能一時間對他抱有希望,然而時間一長之后,人們就可能會對他另眼相看,以他的實際政績來衡量他的為政能力了。楚莊王的這種沉著、冷靜,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,直到今天也仍然值得人們學習與采納。
【相關名言】
不馳以空想,不騖于虛聲,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作。
——李大釗
最要緊的要干,倘若常常畏首畏尾而不干,便決無造成那一段的希望。
——鄒韜奮
上一篇:《沈起鳳·一錢落職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
下一篇:《陳仲子·中州之蝸》注釋,意譯與解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