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任重道遠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任重道遠:rèn zhòng dào yuǎn
詞源: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乎?”
詞由:有一次,曾子的幾個學生去向老師請教:“讀書人應該怎樣做人?”曾子回答說:“必須剛強而有毅力。”學生有些不解,便接著問道:“為什么要這樣呢?”曾子說:“讀書人要立志治理天下,這任務重大,道路遙遠。沒有堅強的毅力,是不能完成這個重任的。你們把施行仁政作為自己的責任,這一副擔子能說不沉重嗎?你們要為實現這個目標奮斗終生,能說這一道路不遙遠么?”這幾個學生聽了深受教育,紛紛表示一定按老師的教導去做。詞義:負擔沉重,路程遙遠。任:負擔;道:路途。比喻擔負的責任重大,必須長期艱苦奮斗。
書證:唐·韓愈《省試顏子不貳過論》“知高堅之可尚,忘鉆仰之為勞,任重道遠,竟莫之致。”郭沫若《科學的春天》:“你們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堅,任重而道遠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伈伈睍睍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