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七夕乞巧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七夕乞巧:qī xī qǐ qiǎo
詞源:南朝·梁·宗懔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七月七日,為牽牛、織女聚會之夜。是夕,人家婦女結彩縷,穿七孔針,或以金銀鍮(tou)石為針,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”
詞由:天上的牽牛、織女二星,傳說就是牛郎和織女這對恩愛夫妻的化身。他們受天庭清規戒律的束縛,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(農歷)夜里相會。又因為織女原是個心靈手巧的刺繡能手, 所以一到那天晚上, 地上的婦女們便在院子里張燈結彩, 陳設瓜果, 穿上有七個孔的縫針, 向織女星祈禱, 請求她幫助她們提高刺繡縫紐的技巧。如果后來有小蜘蛛等在瓜果上吐絲結網, 婦女們就認為自己的乞巧得到了吉祥的顯應。
詞義: 七月七日夜, 婦女向織女星乞求技巧。乞: 求。巧: 技藝。
書證: 五代·后周·和凝 《宮詞》:“闌珊星斗合珠光, 七夕宮嬪乞巧忙。”唐·李商隱 《辛未七夕》詩:“豈能無意酬烏鵲, 惟與蜘蛛乞巧忙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一隅之見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三復斯言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