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知過必改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知過必改:zhī guò bì gǎi
詞源: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子曰:‘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。’”
詞由:孔子多次向后生談了有過要改、知過必改的道理。《論語·述而》里說: 自己知道某些行為不好,但又不能改去這些弊病,這是我所憂愁的!《論語·子罕》里說得更清楚,他說:有的人聽了正直的話語,點頭稱是,但只頭點是無益的,總得以改過為貴。有的人聽了婉轉懇切的話語,會心喜歡,但只是喜歡有什么益處呢?總要仔細自我對照并予改正才好。若只是喜歡而不肯深思,聽從而不肯改悔,這種人我實在沒法奈何他了。一句話,一個有道德、學問的人,一旦發覺自己有過錯,是不害怕改正的,也是一定會改正的。
詞義:知道了自己有了過錯,就下決心必定改正。
書證:南朝·梁·周興嗣《千字文》:“知過必改,得能莫忘”。
上一篇:成語《直諒多聞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短小精悍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