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三五年,沈從文推出短篇《顧問官》,他依然留戀著他的湘西山川,然而他擱起了溫情如水的調色板,而將筆觸指向故土污穢惡濁的一面。在這一面的世界中,煙毒猶如匪禍,地方當權者及其羽翼們借此相互傾軋,搜刮民財,中飽私囊。《顧問官》中的師部少將顧問官趙頌三便是此等角色。
“……師長一面哈哈大笑,一面正預備把三十二塊大洋錢撿進抽屜匣子里時,忽然從背后伸出一只干瘦姜黃的小手,一把抓捏住了五塊洋錢,那只手就想趕快縮回去,啞聲兒帶點諂媚神氣嚷著說: ‘師長運氣真好,我吃五塊錢紅!’”——拿錢說話的就是師部少將顧問趙頌三。這副油滑腔,是這位顧問官和我們打的第一個照面。作家并沒有訴諸他的五官長相、衣著打扮,卻給我們亮出了人物神氣。趙頌三手既伸出,馬屁話也吐了,能否實實在在地拿到錢還難說,但他早有了算計: “錢若拿不到手,他作為開玩笑,打哈哈;若上了手,就預備不再吃師長大廚房的炸醬面,出衙門趕過王屠戶處喝酒去了。”他的這副身手,決非得自爹媽,而是經驗多了所致。這位顧問官是前清的秀才,圣諭宣講員,私塾教師;民國以來做過縣署科員、文書、土律師,參過軍,收過稅,禁過煙……真是歷盡滄桑,所以養就了他的世故和油滑。
他的復雜的經歷,使他通諳人生的浮沉。官場中能混,街頭巷尾也會自找樂趣。目下顧問官是個閑差,是被冷落的。但他無所謂冷落或抬舉,他自有其“混字當頭”的哲學。你看他拿了師長贏來的五元錢,從師部溜出來直奔王屠戶那里的激情吧:他一頭鉆進了那邊的饕餮群,缽子、酒碗都攤在地上,他與幾個食客團團轉蹲著,接連喝了幾杯“紅毛燒”,還卷起袖子和一個官藥鋪老板大吼了三拳,一拳一大杯。當鄰居小孩催他回家時,他可正在勁頭上, “就用筷子拈起一節牛鞭子蘸了鹽辣水,把筷子一上一下同逗狗一樣,‘小癩子,你吃不吃牛雞巴,好吃!’”,臨行時又同身旁的老饕們一一碰杯, “且吃了半碗牛鞭酸白菜湯,用衣袖子抹著嘴上油膩,連說有偏”,……實在是一副地痞無賴的饞相。
然而,趙頌三畢竟是秀才出身,不負當地給他的“知識階級”的稱號。他在軍營中是個名譽“軍事顧問”,在本地商人中卻算得是個真正的“商業顧問”。凡問必答,是他的脾性和風度。他是看報的,外界的消息來得快,于是點子也便多了,頗能舉一反三。一知半解無法抵拒他非凡的想象力,夸耀胡吹更使他決不忌諱牛皮吹破天。他以為美國日本造軍艦也像造木船,“油船要的是桐油”!當聽客說桐油在漢口跌了價,他似乎也有些害臊了,但不一會便會嚷著說: “那一定是毛子發明了電油。你們不明白科學,不知道毛子科學厲害……他們一定發明了電油,中國桐油才跌價!”用“牛皮”支撐著“知識階級”的面子;用胡扯海吹顯示著“商業顧問”的威風,這是趙頌三在油滑地打秋風、粗野無忌混跡街頭之外,另一方面的勛績!
不過,對于這位顧問官來說,在盤剝下層百姓方面的狠毒貪婪,是作家投射在他身上最重的一筆。
趙頌三得知煙畝捐要提前預借, “心中異常快樂”,調動起全部神經,當天晚上步履如飛去找參謀長,傍煙燈服侍參謀長, “并用人格擔保一切照規矩辦事”。奔走了三天,他居然撈到了催款委員的委任狀, “第四天,便坐了三頂拐轎子出發了”。在鄉下忙了二十一天,顧問官押解捐款交部時,當地的一個“知識階級”暫時失蹤了,而新生了一個腰纏大洋二千塊的資產階級了。趙頌三用四百塊點綴各方,依著先前的“人格擔保”孝敬參謀長太太五百塊,還足足巴巴剩下光洋一千一百塊壓在箱子里。而他真有見識,得隴望蜀,心中老記著老《申報》水銀看漲的消息,很想做做水銀生意, “使箱子里二十二封銀錢,全變成流動的東西”。作家沒有正面敘寫趙頌三在鄉下收捐的二十一天的作為,但從他收捐回城后的氣度和想頭,是不難捉摸到他對百姓搜刮的瘋狂。由一個“知識階級”搖身變為資產階級,這在趙頌三是極簡易的,只要有收捐的肥差;同樣,再從資產階級落入“知識階級”,也并不難,趙頌三的歷史已告訴我們。他的身份的變奏,給普通百姓帶來的是一把把血淚,顧問官這個形象代表了湘西生活的一個黑暗面。
沈從文不是一個從觀念出發的作家,如果他也有什么觀念的話,那便是:人性。小說實際顯示著趙頌三人性異化的種種,但也多少注意他身上尚存的人性光芒。他愛著自己那位又臟又矮的妻子,因為她賢惠;他珍視自己那位瘦得剩一把骨頭的女孩,因為她害著病。為人夫,為人父,趙頌三還沒有泯滅靈魂中的某些良善和責任。不過,這一些僅僅豐富了人物性格,不足以消彌作家對他在情感上的憎惡和蔑視。
作家寫顧問官,運用速寫的方法。陪賭索錢,街頭吃牛鞭,胡吹神聊,關照妻女,奔走委任,最后的得勝回城,這一幅幅圖畫簡約而傳神,大多是直面點染,也有顯尾而隱身的,其間充滿著詼諧和揶揄。作家抓住或者說洞察了人物性格中的鬧劇性缺陷,稍事夸張地勾勒著。趙頌三回家關照妻女本是小說中最嚴肅的一節,擔心妻子小產本也是趙頌三心頭最沉重的負擔,然而作家賦予人物特有的語言——“我以為呱噠一下,又完了。”正是這句話寫盡了趙頌三的骨髓!
幽默的敘述語言,短句的錯落滾動,顯示出作家描寫風俗的筆力。小說的環境的描寫不是靜止的。與其說是環境決定了趙頌三,還不如說是趙頌三展示著環境趙頌三的活躍的身影,構成了湘西風俗中的一個積極分子。從這個意義看,《顧問官》仍然是二、三十年代湘西風俗的一個縮影;趙頌三這個人物離開這樣的觀察角度,不會得到準確的解釋。
上一篇:《趙簡子》文學人物形象鑒賞|分析|特點
下一篇:《鄭元和(一)》文學人物形象鑒賞|分析|特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