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牛衣對泣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牛衣對泣:niú yī duì qì
詞源: 《漢書·王章傳》:“初, 章為諸生, 學長安, 獨與妻居。章疾病, 無被, 臥牛衣中, 與妻決, 涕泣。”
詞由: 西漢的王章, 在長安讀書時, 和妻子住在一起。有一天他生病了, 冷得很, 可是沒有被褥, 只好睡在牛衣里。他疾病在身, 看到自己窮到這個樣子, 自以為這一生沒有好日子過了, 不由得悲感交集, 泣不成聲。他的妻子勸他說:當今朝廷選賢舉能, 你何不進京應試呢? 哭是沒有用的。王章聽了妻子的勸告, 病好之后, 努力攻讀,后來終于在京城當了大官。
詞義: 睡在牛衣里, 夫妻兩人相對哭泣。牛衣: 給牛御寒遮雨的草或麻織物。形容貧賤夫妻同過窮苦的生活。
書證: 清·宣鼎 《夜雨秋燈錄·義貓》:“翁家乏食, 借貸無門, 典質已盡, 搔首踟躕, 牛衣對泣而已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涕泗滂沱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牛鼎烹雞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