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涕泗滂沱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涕泗滂沱:tì sì pāng tuó
詞源:《詩經。陳風·澤陂》:“彼澤之陂,有蒲與荷,有美一人,傷如之河。寤寐無為,涕泗滂沱。”
詞由:西周末年,陳國流傳著這樣一首民歌:有一位年青的小伙子,日夜思念著他的情人。他想念著那長滿了蒲草、盛開著芙蓉的湖釋之岸,因為在那兒住著他的心上人。他的眼前時常浮現出她美麗的容貌:頭發是那么漂亮,身材是那么健美,風韻是那么端莊。他想象著姑娘也在思念著自己,她心中的憂傷難言,她只好無聊地獨自躺在床上,她的涕淚早已濕透了衣裳。小伙子想到這些,感到心頭無限的惆悵,翻來復去抱著枕頭癡想。
詞義:眼淚鼻涕象下大雨一樣落下。涕:眼淚;泗:鼻涕。毛享傳:“自目曰涕,自鼻曰泗。”形容哭得非常傷心。
書證:《南史·梁本紀中》:“月中再設凈饌,每至展拜,涕泗滂沱,哀動左右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浮家泛宅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牛衣對泣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