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吃著不盡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吃著不盡:chī zháo bù jìn
詞源: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卷十四:“王沂公曾青州發解,及南省程試,皆為首冠。中山劉子儀為翰林學士,戲語之曰:‘狀元試三場,一生吃著不盡。’沂公正色答曰:‘曾平生之志,不在溫飽。’”
詞由:王曾,字孝先,是宋代蓋都人,后封為沂國公。在宋真宗咸平年間,從鄉試一直到禮部廷試,都是名列第一。王曾很會寫文章,文筆嚴謹。在翰林任事的中山人劉子儀,得知王曾次次應試都名列前茅,就和他開玩笑說:“考狀元應試了三場都得第一,那你一生的吃穿就享受不盡了。”王曾嚴肅地回答說:“我的一生不講究生活享受,這就是我的志向。”
詞義:吃的穿的,一生享用不完。形容生活優越、寬裕,不為吃穿而犯愁。
書證:章炳麟《又致吳君遂》:“常言某處有一金佛,可往取歸,一生吃著不盡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卜晝卜夜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吹簫乞食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