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吹簫乞食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吹簫乞食:chuī xiāo qǐ shí
詞源:《史記·范睢蔡澤列傳》:“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(guān),夜行晝伏,至于陵水,無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吳市,卒興吳國,闔閭為伯。”
詞由:范睢逃到了秦國,秦昭王一連三次請教于他,可范睢沒有說一句話。秦昭王問他為什么,他說:“我要看看你倒底是怎樣的心啊?”接著他說了伍子胥的故事:“伍子胥逃楚奔吳,躲在口袋中才混出昭關(guān),到了漂水連飯都吃不飽,用手和膝在地上爬行,叩頭赤膊,鼓著肚皮吹笛子,這樣沿街乞食。但他終于使吳國強盛起來,使闔閭成霸。我如果能象伍子胥那樣地盡展智謀,就是被拘禁甚至被殺死,又有什么憂慮的呢?”
詞義:春秋時伍子胥逃到了吳國,吹著簫,沿街乞討。后用來比喻沿街行乞。
書證:清·洪昇《長生殿》第三十八出:“那里是高漸離擊筑悲歌,倒做了伍子胥吹簫也那乞丐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吃著不盡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周而不比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