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卜晝卜夜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卜晝卜夜:bǔ zhòu bǔ yè
詞源: 《左傳·莊公二十二年》:“桓公飲酒, 樂。公曰:‘以火繼之,’辭曰:‘臣卜其晝,未卜其夜,不敢。’”詞源:“春秋時,敬仲因感到在陳國難以安身立足,便投奔到齊國。齊桓公很恭敬地接待了他,還任命他為“工正”。盡管職位不高,但是齊桓公對他的待遇,卻不同于一般官員。有一次,齊桓公到敬仲家里去,敬仲設酒宴招待他,桓公喝得很高興。直到天快黑了,還叫敬仲點起燈來接著喝下去。敬仲婉言勸道:“白天喝酒作樂,我占卜過了,夜晚喝酒作樂,我卻沒有占卜,恕我不敢久留您。”
詞義:占卜了白天,沒有占卜夜晚。卜:占卜,古人迷信,用火灼龜甲,以為看了那灼開的裂紋,就可以預測吉兇。后形容不分晝夜地飲酒作樂。
書證: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卷十七:“又治蕩殊常,蠱惑萬狀, 卜夜卜晝,靡有已時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博文約禮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吃著不盡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