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買櫝還珠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買櫝還珠:mǎi dú huán zhū
詞源: 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, 為木蘭之柜,薰以桂椒, 綴以珠寶, 飾以玫瑰,輯以翡翠。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。”
詞由: 楚國有個商人, 到鄭國去賣珍珠。他用名貴的木料做了一個很好看的盒子, 盒子上面不僅刻著精美的圖案, 還用玫瑰、翡翠和珠玉裝飾, 顯得光彩奪目, 十分美觀。商人還用桂椒等香料把盒子熏了一下, 使人在近處可以聞到撲鼻的香味。等到這一切準備妥當, 商人就把珍珠放進盒子里, 拿到市場上去賣。有個鄭人買了他的盒子, 卻把珍珠還給了他。
詞義: 買下木匣, 退還珍珠。櫝:木匣; 珠: 珍珠。比喻不識貨, 舍本逐末; 或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, 而沒有抓到事物的本質。
書證: 清·裘廷梁《論白話為維新之本》:“買櫝還珠, 雖多奚益? 改用白話, 決無此病。”
上一篇:成語《樂以忘憂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交口稱譽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