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《樂以忘憂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樂以忘憂:lè yǐ wàng yōu
詞源: 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葉公問孔子于子路, 子路不對。子曰:‘女奚不曰: 其為人也, 發憤忘食, 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’”
詞由: 楚國葉縣的縣尹沈諸梁, 向子路問孔子的行為, 子路以為孔子的道德高深, 不是葉公所能理解的,因此就不和他說。孔子知道了,就向子路說:“你怎么不對他這樣說呢? 他的做人, 心里覺得空虛的時候, 就發憤去學、學到忘記吃飯的地步。學習一有所得, 心里就十分快樂, 也就忘了憂愁, 連自己年紀老了都不知道。”
詞義: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。以:連詞, 相當于“而”。
書證: 元·王實甫《麗堂春》第三折》: “似這等樂以忘憂, 胡必歸歟!”
上一篇:成語《舉鼎絕臏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
下一篇:成語《買櫝還珠》什么意思|出處來源|詞義|詞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