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抗誘惑,只有意志力還不夠
生活中,人們常說,人生漫漫,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(fā)生什么,然而,在這條未知的路上,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,金錢的誘惑、美色的誘惑、名利的誘惑、地位的誘惑……人都是有弱點的,欲望越多的人弱點也就越多。陷入深淵的可能性也就越大。可見,誘惑與欲望是一對孿生兄弟,誘惑是深淵,欲望是陷阱,一個人一旦被欲望控制,對誘惑也就失去了抵抗力,因此只要稍不小心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,成敗功過都會在一念之間決定,所以要想躲避這些陷阱、深淵就要清醒地認識它們,才能夠躲得過、避得開。
生活中,人們之所以會做那些讓自己后悔的事,歸結(jié)起來,大多也是因為自制力薄弱,抵擋不住誘惑,因此做了不該做的事。要培養(yǎng)堅定的自制力,首先要從心里認識到自律的重要,然后才能自覺地培養(yǎng)。只有堅決地約束自己、戰(zhàn)勝自己,最終才能控制欲望、抵抗誘惑。
抵抗誘惑,只有意志力還不夠,我們還要有一顆淡定的心。《論語別裁》中說:“有求皆苦,無欲則剛。”其實,欲是人的一種生理本能,每個人都有形形色色的“欲”,有的時候,合理的欲望是人們生存的原動力。不過,凡事都不可過度。假如對欲望不加以合理的控制,人們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貪念,最終導(dǎo)致欲壑難填。在生活中,越來越多的貪求欲者被物欲、財欲、權(quán)欲、色欲等迷住心竅,攫求無度,終至縱欲成災(zāi)。然而,一個人活著就無法擺脫各種各樣的欲望,只要有欲望,就會有所求,而有所求又必然導(dǎo)致人們與痛苦糾纏。
中國人常說“欲望無止境”。孔子也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:“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去之,不去也。”意思是:富貴是每個人都想要的,但如果不是用光明的手段得到的,就不要它。貧賤是每個人所厭惡的,但如果不是以正大光明的手段擺脫的,就不擺脫它。也就是說,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欲望,但不能被欲望控制。
對某些人來說,生命是一團欲望,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,滿足便無聊,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。這樣的人生無疑是可悲的。
尼采說,人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欲望,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!能夠控制欲望而不被欲望征服的人,無疑是個智者。被欲望控制的人,在失去理智的同時,往往會葬送自己。
我們先來看下面這樣一則寓言故事:
一只正在偷食的老鼠被貓逮住。老鼠哀求:“請放過我吧,我會送給你一條大肥魚。”貓說:“不行。”老鼠繼續(xù)說:“我會送給你五條大肥魚。”貓還是不答應(yīng)。老鼠仍不死心:“你放了我,以后我每天送給你一條大肥魚。逢年過節(jié),我還會拜訪你。”
貓瞇起眼睛,不語。
老鼠認為有門兒,又不失時機地說:“你平常很少吃到魚,只要肯放我一馬,以后就可以天天吃魚。這件事情只有天知地知、你知我知,其他人都不知道,何樂而不為呢?”
貓依然不語,心里卻在猶豫:老鼠的主意的確不錯,放了它,我能天天吃到魚。但放了它,它肯定還會偷主人的東西,膽子越來越大。我再次抓住它,怎么辦?放還是不放?如果放,它就會繼續(xù)為非作歹,主人會遷怒于我,把我攆出家門。那時,別說吃到魚,就連一日三餐都沒了著落。如果不放,老鼠或其同伙就會向主人告發(fā)這次交易,主人照樣會將我掃地出門。如果睜只眼閉只眼,主人會認為我不盡職守,同樣會將我驅(qū)逐出去。一天一條魚固然不錯,但弄不好會丟掉一日三餐,這樣的交易不劃算。
想到這些,貓突然睜大眼睛,伸出利爪猛撲上去,將老鼠吃掉了。
貓是聰明的,它的選擇也是正確的。面對老鼠的許諾,它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日三餐。一日三餐便是它的底線。貓當然希望一日一魚,但連起碼的一日三餐都保不住的話,一日一魚便成了水中月、鏡中花。
可悲的是,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一些人,總是不安于現(xiàn)狀,他們并不是被那些“一日一魚”所誘惑,而是總有無止境的追求,于是,便在這所謂的追逐中失去了原本快樂的自我。
古人云: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。在誘惑面前,我們只有做到“無欲”,做到心理平衡,才能抵擋得住誘惑。具體來說,我們應(yīng)做到:
第一,堅定信念。
信念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,它能起到支持我們行動的作用,是我們不斷努力的力量源泉,還可以為我們的內(nèi)心穿上一層保護衣,從而屏蔽誘惑。所以,在遇到誘惑的時候,尤其不要放棄你心中的信念,因為它是你繼續(xù)前進的動力和生存下去的支柱。
第二,認清不良誘惑的危害。
面對紛繁復(fù)雜的誘惑,人們必須保持足夠的定力,認清它背后存在的各種危險,因此,當你彷徨的時候,不妨問問自己:“如果我做了這件事,會有什么后果?”“它是不是真的能帶來成功呢?”“為此,我會失去什么?”多問自己幾次,你就能權(quán)衡出利弊得失。
第三,做到專注于本職工作與慎微并行。
抵制誘惑是一種意志和信念的較量。這需要掌握一種有力的心智盾牌——專注,唯有專注才能抵御誘惑。俗話說:“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”如果小事不注意,小節(jié)不檢點,久而久之,必然會出大格。
上一篇:對大孩子不要隱瞞而要溝通
下一篇:小拖延是大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