悉心享受生活中每一次小小的喜悅
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心的自在,不管你以什么樣的形式生活,只要日子過得很灑脫、內心很自在就可以了。
歲月流逝,花開花落,不論是曾經的擁有,還是現在的失去,有的刻骨銘心,終生不忘;有的如煙似霧,過而無痕。所有的經歷都是人生旅途中的足跡,都是一種生命過程,所以悉心享受生活中的每一次小小的喜悅,是我們對生活最好的回報。
史蒂文森說過:“快樂的習慣是一個人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條件的支配。”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有自己的追求,所以,只要朝著你內心積極的追求目標努力,不管環境如何,你都會感到十分快樂。
蘇格拉底還是單身漢的時候,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。盡管生活非常不便,但是,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。有人問他:“那么多人擠在一起,連轉個身都困難,有什么可樂的?”蘇格拉底說:“朋友們在一塊兒,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,交流感情,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嗎?”
過了一段時間,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,先后搬了出去。屋子里只剩下蘇格拉底一人,但是他仍舊每天快快活活的。那人又問:“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,有什么好高興的?”“我有很多書啊!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。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,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,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?”
幾年后,蘇格拉底也成了家,搬進了一座大樓里。這座大樓有7層,他的家在最底層。底層在這座樓里環境是最差的,樓上的人總往下潑污水,丟死老鼠、破鞋子、臭襪子和雜七雜八的臟東西,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,好奇地問:“你住在這樣的地方,也感到高興嗎?”
“是呀!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好處啊!你看,我一進門就到家,不用爬很高的樓梯;搬東西也很方便,不必花很大的勁兒;朋友來訪容易,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……最讓我滿意的是,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,種一畦一畦的菜,這些樂趣呀,數之不盡啊!”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道。
過了一年,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,這位朋友家有一位偏癱的老人,上下樓很不方便。而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——第7層,可他每天仍是快快樂樂的。那人揶揄地問:“先生,住7層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呀!”蘇格拉底說:“是啊!好處可真不少呢!每天上下幾次,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,有利于身體健康;7樓光線好,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;沒有人住在頭頂干擾,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。”后來,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,說道:“你的老師總是那么快樂,可我覺得,他每次所處的環境并不那么好啊!”
沒有一個人能感到百分之百的快樂,正如蕭伯納所言:如果我們覺得不幸,可能會永遠不幸。但是,我們可以想一些愉快的事情,請記住:決定一個人心情的,不是于環境,而在于心境。
有這樣一個故事:
唐朝詩人白居易去拜訪恒寂禪師。當時天氣非常熱,恒寂禪師卻在房間內,非常安靜地坐著。
白居易問道:“禪師!這里好熱啊!為什么不換個清涼的地方呢?”
恒寂禪師說:“我覺得這里非常涼快啊!”
白居易由這事深受啟發,于是作詩一首:人人避暑走如狂,獨有禪師不出房;非是禪房無熱到,為人心靜身即涼。意思就是,人只要做到內心平靜,身上自然不熱,就可以安然地面對一切。
我們每做一件事情,都要學會把心安下來,學會心靜,這樣才能享受生活。
有一個人來拜訪朋友,吃飯時,朋友只配了一道咸菜。這個人問朋友:“難道這咸菜不會太咸嗎?”
“咸有咸的味道。”朋友回答道。
吃完飯后,朋友倒了一杯白開水喝,這個人又問:“沒有茶葉嗎?怎么喝這么淡的開水?”
朋友笑著說:“開水雖淡,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。”
是啊!咸菜的咸與白開水的淡,就像我們在人生中遇到的不同情境與事件,在我們無力做出選擇的情況下,命運安排給我們什么,我們就享受什么好了!漫漫人生路我們需要品嘗各種滋味,需要體驗各種心境,樣樣不可缺,樣樣不可少,這才是圓滿。超越了咸與淡的分別,才能真正品味到咸菜的好滋味與白水的真清甜,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領悟的高境界。
“濃肥辛甘非真味,真味只是淡;神奇卓異非至人,至人只是常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,那些所謂的肥膩、酸甜苦辣都不是真正的美味,真正的美味只是平淡。所以,不要刻意地把喜悅掛在嘴上,要全身心地去體驗。
上一篇:心外無物,心情才會舒暢
下一篇:戰勝恐懼,別在彷徨中迷失自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