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勝靠智,大勝靠德
培根有句名言:“成功與美德是衡量人生事業的兩把尺子,同時具備這兩者的人,是幸福的。”心理學家曾對500余人進行測試,結果發現,居前幾位的優良品質是誠信、正直、坦率、忠誠等等;不良品質主要是不守信用、欺騙、奸詐等。
誠實、正直和仁慈,這些品質并非與每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,卻是構成一個人品格的最重要方面。正如一位古人所說的:“即使缺衣少食,品格也先天地忠實于自己的德行。”具有好品質的人,一旦和堅定的目標融為一體,那么他的力量就可以驚天動地、勢不可擋。
每個人都應該把擁有好的品德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之一。無論你在任何時候、任何情況下,和什么人在一起,都應忠于自己、言行一致、堅守自己的信仰及價值觀。你如果不正直,最終將失去一切。因為別人無法相信你,不愿和你一起工作,或跟你進行交易。如果人人都不愿意和你共事,你的事業將會失敗——任何事業的結果都將一樣。
林肯說得好:“正直并不是為了做該做的事而有的態度,正直是使人快速成功的有效方法。”一個正直的人會在適當的時機做該做的事,即使沒有人看到或知道。
“做一個正直的人”應該是每個人首先要實現的目標。正直的人專注于自己心的誠實,而不是自己做了什么。因為,自己是什么樣的人,將決定自己做什么樣的事,而不是根據自己做了什么樣的事,來判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。
在職場中,同事之間相互信任,是成功合作的前提。比如,剛被提拔的領導,在工作的初始階段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:下屬對自己存有一種本能的心理戒備和防衛。這是由于陌生感而產生的心理“禁區”,必須盡快設法予以消除。否則的話,會影響自己與下屬的關系。而消除這個禁區的方法,就是坦誠相待。
不管你是否與別人存在著競爭關系,你都一定要做到坦誠陳述己見、以誠待人。競爭時是對手,各自忠誠于自己的團隊,較量時不以勝敗論輸贏,其他場合仍然是朋友,這是應該大力提倡的優良品質。美國著名管理專家杰克·韋爾奇說:“在現代社會,競爭是必然的,但不能因為競爭就去摧毀一切良好的人際關系。相反,現代職場更需要這張王牌——美德。”
有一名推銷員剛工作時按照經理的吩咐對顧客介紹產品的優點,但不久,他厭倦了這種工作方式。一天,當有顧客光臨的時候,他在介紹產品的優點的同時,也開始介紹產品的缺點,顧客聽完后,沒說什么就走了。經理非常生氣,決定解雇他。
正當推銷員帶著行李要走出門口的時候,剛剛的那位顧客又回來了,他身后還帶了一些人,這些人都準備買他的東西——這些人是沖著推銷員來的,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推銷員是個誠實的人。
一個人能在所有時間里欺騙一個人,也能在同一時間欺騙所有的人,但他不能在所有的時間里欺騙所有的人。小勝靠智,大勝靠德。
可見,正直幾乎可以作為德行的根本,是人際交往中如金子一般的品質。正直的人對待朋友是坦率的,對待對手是誠實的,對待事情是公正的。古往今來,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,無不體現了主人公“德”的光輝。
北魏的崔浩和中書侍郎高允兩人曾遭遇過生死考驗。作為史官,他們奉命撰寫北魏的國史——《國書》。《國書》寫好以后,就被鐫刻在首都平城南郊十字路口的石碑上。崔浩和高允兩人依據實錄作史的精神,對北魏早期的歷史多秉筆直書,有些史實在后人看來是很不堪的。很多鮮卑貴族看了國史之后,非常不滿,就向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進讒言,說史官不管好壞都寫出來了,這不是影響貴族形象么?
拓跋燾聽后很是氣憤,就下令逮捕了崔浩,還要逮捕高允。太武帝的兒子,就是當時的太子拓跋晃,曾經跟高允念過書,他知道這件事情以后,想保護自己的老師,就把高允請到東宮住了一夜。第二天早上,太子和高允一起進宮朝見。二人來到宮門前,太子對高允說:“我們進去見皇上,我自會引導你怎么做。一旦皇上問什么話,你只管按照我的話去說。”高允問為何如此安排,太子也不回答,只說進去便知。
太子應召先進去了,例行禮節后,便跟他父親說:“高允做事一向小心謹慎,而且地位卑賤,《國書》中的一切都是崔浩寫的,與高允無關,我請求您赦免高允的死罪。”拓跋燾召見高允,問:“《國書》果真都是崔浩一個人寫的嗎?”這個時候,高允明白發生了什么事,但他是這樣回答的:“《太祖紀》由前著作郎鄧淵撰寫,《先帝紀》和《今紀》是我和崔浩兩人共同撰寫的。不過,崔浩兼職很多,他只不過領銜總裁而已,至于具體的著述工作,我寫得要比崔浩多得多。”拓跋燾一聽,大怒,說:“原來你寫的比崔浩還多,你的罪行比崔浩還大,怎么可能讓你活!”太子慌了,趕緊對他的父親說:“您的盛怒把高允嚇壞了,他只是一介小臣,現在說話都語無倫次了。我以前問過他這件事,都說是崔浩一人寫的,真的與他無關。”
拓跋燾聽罷,轉向高允問道:“真的像太子說的那樣嗎?”高允不慌不忙,回答說:“我的罪過確實非常大,應該滅族,但我不敢說虛妄的話來騙您。太子因為我長期給他講書而哀憐我,想要救我一條命。其實,他沒有問過我,我也沒有對他說過這些話。我不敢瞎說。”顯然,為了維護史實真相,高允連命都不要了。
太子很是擔心,以為高允這次必死無疑了。不料,拓跋燾回過頭去對太子說:“這就是正直啊!這在人情上很難做到,而高允卻做得到!馬上就要死了,卻不改變他說的話,這就是誠實。作為臣子,不欺騙皇帝,這就是忠貞。應該赦免他的罪過,并且褒揚他。”于是,拓跋燾不但赦免了高允,還給了他很多獎賞。
高允寧死不說假話,為后來的史官樹立了良好的榜樣。高允的勇氣從何而來?它來自于對內心的忠誠,對歷史真相的執著守護。誠信,有時候是需要膽量的。面對生命的威脅,高允沒有選擇撒謊來逃避責任,而是恪守誠信的原則。正是這種精神獲得了太子的支持,也獲得了皇帝的赦免。
今天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,人們的生活壓力加大,交際活動增多,從某種意義上說,“誠信”是現代交際之本。只有把“誠信”作為現代交際的準則,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交際質量。誠信待人,我們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。
有一位面包師做的面包香甜可口,深受大家喜愛。面包師一直從他的鄰居——一個農民那兒購買黃油。突然有一天,他覺得本應是3英磅重的黃油好像不夠分量。于是,他開始定期稱一稱黃油,發現每回分量都不足。他非常生氣,決定要好好地懲治一下農民,就告到了法官那里。
“你沒有天平嗎?”法官問農民。
“有啊,法官先生。”農民回答道。
“砝碼準嗎?”
“用不著砝碼,法官先生。”
“那你怎么稱黃油呢?”
“這好辦,”農民回答說,“在他買我黃油的日子里,我也在買他同樣分量的面包,這些面包就是稱黃油的砝碼。如果砝碼不準的話,我想不應該是我的錯。”
于是,農民被判無罪,而面包師不但沒有得到賠償,反而因為缺斤短兩遭到人們鄙視,生意日漸冷清。
誠信是人際交往的基本要求。小而論之,“人無信不立”,人與人之間最初的交流和溝通,是建立在“信”其所言的基礎之上的。很難想象,一個說話從來不算數的人如何能同他周圍的人有效交流和溝通,更不用說從事經濟、政治這樣需要誠信的“大事”了。
上一篇:寵辱不驚,保持一顆歡樂的心
下一篇:心外無物,心情才會舒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