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位名人曾經說過:“失敗只有一種,那就是半途而廢!”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是容易的,但能夠堅持到最后取得成功就不那么容易了。有的人頭腦“熱”一些,沒有估計到困難,結果困難一出現,他就退縮了;有的人頭腦冷靜一點,估計到了困難,可沒估計到困難有那么大,結果也退縮了;有的人眼看就要成功了,距成功只有一步之遙、一紙之隔,可就是“挺不住”了,結果,前功盡棄。孟子說,一個人的作為就像挖井一樣,他挖呀挖,沒水;再挖呀挖,還是沒有水;眼看就要挖到水了,他卻停了下來,再也不愿挖了。這不是井拋棄了他,而是他拋棄了井;這不是他的力量不夠,而是他的意志不堅啊!
東漢時,河南郡有一位賢惠的女子,是樂羊子的妻子。
一天,樂羊子在路上撿到一塊金子,回家后把它交給了妻子。妻子說:“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,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;他們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,更何況拾取別人丟失的東西。這樣會玷污品行。”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,非常慚愧,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,然后到遠方去尋師求學。
一年后,樂羊子歸來。妻子問他為何回家,樂羊子說:“出門時間長了想家,沒有其他緣故。”妻子聽罷,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:“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,成于織機。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,才有一寸長;一寸寸地積累起來,才有一丈乃至一匹。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,就會前功盡棄,從前的時間和努力也就白白浪費掉了。”
妻子接著說:“讀書也是這樣,你積累學問,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,從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善。你如果半途而歸,那和割斷織絲有什么兩樣呢?”
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深深打動,于是離家繼續學業,一連七年都沒有回過家,最終學有所成。
一個人做事,堅持非常重要,絕不能半途而廢,不能讓之前的努力付諸流水。人生不過幾十寒暑,在有生之年,發揮出自己真正的興趣與才能,一心一意地堅持做下去,才會有所成就。古人說:“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。”提倡的正是一種堅韌、鍥而不舍的精神。
當今時代有一些頗為浮躁的風氣,許多人失去了“鑿深井”的精神,還有些人常常感嘆做事難成。其實,人生只有“鑿深井”,才能喝上深刻而甜美的“水”。
1892年夏季的一天,一位演說者到瓦倫斯堡的集會上演講,他雄辯的語言、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地影響了一個穿著滿是補丁衣服的瘦弱小男孩。
演說者說:“一個農村男孩,無視貧窮,甚至不顧眼前的一切而努力奮斗,他一定會成功的!”演說者說完便問聽眾:“誰將是那個男孩呢?”
接著,演說者自答道:“各位女士、先生,你們看看他。”說完,演說者的手隨便指了一個方向,盡管他只是隨便一指,但那男孩分明覺得演說者正指著自己。從那一刻起,男孩發誓要當一名演說家。
然而,笨拙的外表、破爛的衣服和少了一根食指的左手,讓男孩在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都感到非常自卑。
有一次,男孩在演講時講著講著,忘了詞,在人們的口哨聲中,他汗流滿面地站在那里,尷尬至極……連續12次演講失敗讓他心灰意冷,他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。
又一次演講結束后,男孩拖著疲憊的身子往家走,路過一座橋時,他停了下來,久久地望著下面的河水。
“孩子,為什么不再試一次呢?”
不知何時,父親已經站在男孩身后,正微笑著看著男孩,眼里滿是信任與鼓勵。
在接下來的兩年里,人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個身材頎長清瘦、衣衫破舊的年輕人,他一邊在河畔踱步,一邊背誦著林肯及戴維斯的名言名句。他是那么全神貫注,甚至達到了忘我的程度……
1906年,這個年輕人以《童年的記憶》為題發表演說,并一舉獲得了勒伯和青年演說家獎,那一天,他第一次嘗到了成功的喜悅。
30年后,這個年輕人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學家,他的《成功之路》系列叢書創下了世界圖書銷售之最,在他去世后的許多年里,在世界的各個地區,人們仍在以不同的方式不斷地提起他的名字。他就是被譽為“20世紀最偉大的人生導師和成人教育大師”的戴爾·卡耐基。
今天,很多人都喜歡用這句“為什么不再試一次呢”去鼓勵自己的孩子,而這一句正是卡耐基的名言。
許多時候,面對挫折與失敗的打擊,我們不能沮喪,而是應該問問自己:“為什么不再試一次呢?”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懂得堅持的意義,不容許自己有任何半途而廢的想法和行動,因為,成功源于堅持,失敗則來自未盡而止。
上一篇:發掘潛能,利用優勢
下一篇:做好能做的事,再去做想做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