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有各種各樣的欲望,渴望著成功,渴望著名利雙收,可是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”,有些人在失敗后有很大的心理落差,甚至由此導致心理扭曲,走上“不歸路”。其實,沒有人總能成功,也沒有人總不成功,不要讓自己“吊死在一棵樹上”,凡事只要盡力就能做好。
臺灣漫畫家朱德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。
朱德庸,《雙響炮》《澀女郎》的作者,現在已經是聲名斐赫的著名漫畫家。可他在小的時候,并不是老師眼中的“好學生”,他的學習成績很差,父母都對他失去了信心。
在苦悶不解之時,朱德庸悟出了一個道理: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,就如老虎擁有鋒利的爪子、兔子擁有靈活的腿腳一樣;人們大多希望成為“老虎”,但其中很多人只能是“兔子”,因此,何不好好地做一只優秀的“兔子”呢?
朱德庸雖然學習成績不好,但他對圖形特別敏感。他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,并將他們的臉譜畫下來。當他的漫畫得到發表并連載時,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,后來一舉成為全國甚至全亞洲聞名的漫畫家。
通過朱德庸的例子,我們可以看出:有些時候不要認為成功只有一條路可走。發現自己的潛能,利用自己的優勢,同樣可以成功。朱德庸發現了自己的長處,并不斷地去努力,最終他成功了。
人要對自身所處的逆境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評價。有時我們遇到的逆境,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加以改變的,當然,有些不是通過簡單的努力就能改變的,因此,人對改變逆境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,萬一不成功,要另覓新法。所以,人要學會的是,不要因為失敗,困難就哀傷、遺憾,甚至一蹶不振,要知道,每個人的能力都有大有小,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,凡事奮發就會有轉機。
蘇東坡曾因遭受“烏臺詩”案的誣陷而被貶黃州。他人生中的這一挫折對他影響很大,使他從“山頂”一下子跌入無底的“深淵”。但身處逆境的蘇東坡并沒有因此而心灰意冷、怨天尤人,而是泰然處之,盡力而為,雖身處逆境卻仍然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。這種逆境中的樂觀比順境中的樂觀更難做到,但蘇東坡做到了,也正是這種人生態度最終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。
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上珠穆朗瑪峰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摘取到金字塔頂端的明珠。山頂有山頂的壯美,山腰、山腳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美景。只要我們盡力而為,奮發前行,就能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,就可以成功。
在歷史長河中,有許許多多所謂的“失敗者”,他們皆為夢想盡力而為,有些雖然“出師未捷身先死”,但他們無悔!他們的生命甚至因奮發而更加精彩,他們的精神留存至今。
“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昆侖。”這是譚嗣同從容就義時的真實寫照。“有心殺賊,無力回天,死得其所,快哉快哉!”這是譚嗣同的豪邁、慷慨之語!哪怕是面對死亡,他也毫不畏懼,因為他為國家做到了一個公民的義務。他的大無畏精神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!
萬戶,世界上第一個嘗試飛天的人,雖然和他的火箭一起在半空中“灰飛煙滅”了,但他永遠“住”在了自己日夜夢想的太空上——月球上以“萬戶”命名的環形山昭示著他不可撼動的“航天鼻祖”地位。萬戶雖然最終失敗了,但他不畏犧牲的精神,值得人們永遠記住。
布魯諾,堅決反對地心學說,提出宇宙無限的新學說,卻被羅馬教皇殘忍地燒死在鮮花廣場。他犧牲了,卻雖死猶榮,他的熱血在鮮花廣場上刻下了無法抹去的印跡!
從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到,很多時候并不是成功才有價值,人只要不放棄,就一定能夠得到收獲。
不是所有的美夢都能成真,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結果。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,有多少人能真正地“至險遠之地”呢?早生華發、壯志未酬的人數不勝數,嘆息“行路難、行路難,多歧路、今安在”的人更是成千上萬。但是,人只要抱定“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無悔矣”的心態,只要奮發向上、不斷求索、屢敗屢戰,最終都會有所成就,而是否能取得第一、是否能“至險遠之地”不重要,關鍵是要活出自己無怨無悔的精彩人生!
上一篇:三軍可奪帥,匹夫不可奪志
下一篇:鍥而不舍,堅定信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