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滿和抱怨不該成為阻礙進步的借口
把不滿和抱怨當成阻礙進步的借口的人,每天只能被一些瑣碎的事情牽絆住前進的腳步,而不會看到未來的希望。
我們經常抱怨,抱怨自己被忽視,抱怨賺的錢太少,抱怨生活的艱辛……抱怨過后,我們開始得過且過,隨波逐流,最終變得碌碌無為。其實,整天抱怨的人是最應該深刻反思的人。我們應該仔細地思考一下:在短暫的一生中,自己究竟都做了些什么?為什么只有自己整天都在不滿和抱怨之中飽受痛苦,而其他人卻過得很快樂?
把不滿和抱怨當成阻礙進步的借口的人,每天只能被一些瑣碎的事情牽絆住前進的腳步,而不會看到未來的希望。其實,在生活中,只要你放下不滿和抱怨的情緒,積極努力,那么就算你從事著平凡的職業,過著最默默無聞的生活,你都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,得到自己想要的榮譽。即使沒有實現夢想和獲得榮譽,你也不會因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悔恨終生。
《我希望能看見》一書的作者波紀兒·戴爾是一個幾乎失明了50年之久的女人,她在書中寫道:“我只有一只眼睛,而眼睛上還滿是疤痕,只能透過眼睛左邊的一個小洞去看。看書的時候必須把書本拿得很貼近臉,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盡量往左邊斜過去。”
按理說,眾多的不幸應該讓她有很多對生活不滿的情緒,她應該會整天都在跟別人發牢騷,訴說命運對她的不公平。可是她并沒有這樣做,她拒絕接受別人的憐憫,不愿意別人認為她“異于常人”。
小時候,她想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跳房子,可是她看不見地上所畫的線,所以在其他的孩子都回家以后,她就趴在地上,把眼睛貼在線上瞄過去瞄過來。她把她的朋友所玩的那塊地方的每一點都牢記在心,不久就成為玩游戲的好手了。她在家里看書,把印著大字的書靠近她的臉,近到眼睫毛都碰到書本上。她得到了兩個學位:先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得到學士學位,又在哥倫比亞大學得到碩士學位。
她開始教書的時候,是在明尼蘇達州雙谷的一個小村里,然后漸漸做到南德可塔州奧格塔那學院的新聞學和文學教授。她在那里教了13年書,也在很多婦女俱樂部發表了演說,還在電臺主持談論書藉和作者訪談的節目。她還寫道:“在我的腦海深處,常常懷著一種怕完全失明的恐懼,為了克服這種恐懼,我對生活采取了一種很快活而且近乎戲謔的態度。”
在她52歲的時候,一個奇跡發生了。她在著名的梅育診所接受了一次手術,視力提高了40倍。一個全新的、令人興奮的、可愛的世界展現在她的眼前。
她發現,即使是在廚房水槽前洗碟子,也會讓她覺得非常開心。她寫道:“我開始玩著洗碗盆里的肥皂泡沫,我把手伸進去,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,我把它們迎著光舉起來。在每一個肥皂泡沫里,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閃出來的明亮色彩。”
我們能否像波紀兒·戴爾那樣,在生活的不如意中看到彩虹?生活中的陰云和不測會使許多人活在自怨自艾的邊緣,許多人早已習慣了用抱怨和悲傷去迎接生命的各種遭遇,由于自身內心世界的陰晦,使得原本明朗的生活變得泥濘而毫無希望。
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過上理想的生活,可是理想和現實總是有一定的距離的。再加上人是社會性的動物,彼此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系。這種聯系有時候不僅僅是相互滿足,也會相互傷害,所以,沒有人能夠完全拋開不滿和抱怨的情緒而生活。適當傾訴你的不滿,也是情緒發泄的一種方式。可是,我們不能因為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停止了前進的腳步,更不能因為沒有過上理想的生活就放棄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上一篇:不為折磨我們的人糾結,只為嶄新的自己喝彩
下一篇:不要把焦點對準在過去的錯誤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