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不是那種靚得令人晃眼的美女,平時幾乎不化妝,身材也談不上修長挺拔如玉樹臨風,在競相攀高的時代她算是比較普通和嬌小的,所以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像個小女孩。但是只要跟她接觸和交談過,就會深刻地意識到這不是個一般的女孩,她內涵豐富,氣質優秀而奇特。只要看看她簡單的履歷,便不能不承認她的不簡單。
1993年的夏天,外聯部的負責人到外語學院挑選翻譯,對應屆畢業生過了篩子過籮,最后選中了她。她上班3個月后便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緬甸,我有幸就是這個團的團長。但是對像我這樣不通外語的人來說,翻譯是團長的團長。在生活上她需要處處得到一位同行的老大姐的提醒和照顧,在工作的時候,卻不論多大的場面,不論作家們的講話多么喜歡旁征博引花樣翻新難以翻譯,她都能從容自信、應對自如,并常常獲得喝彩聲,征服了不少緬甸政界和藝術界的名人:勃固軍分區的司令希望能有她這樣一個妹妹,仰光一位50多歲的鋼琴師像遇到天使一樣向她傾訴自己坎坷的身世……此后的兩年里,她又隨同唐達成、浩然、魯彥周等名作家為團長的大型作家代表團兩次訪美,一次赴印度,也常有奇遇,或有人愿給她提供什么新的工作機會,或欣賞她的語言才能,愿出資請她學梵文,發揚這門歷史悠久卻面臨危機的語言……
兩年里她還發表過散文,翻譯發表過小說和商業論文。
許多年輕人羨慕她的運氣,羨慕她擁有一份好工作。可是1995年底,美國通用公司北京辦事處,在報紙上登廣告招考一名秘書,應考者如云,她也在其中,過了一關又一關,最后被錄取的竟然又是她。而且錄取她的人竟因惜才改了初衷,認為她不適合做秘書,派她到業務部當了翻譯。
這樣一位極有前途,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學者或文學翻譯家的女孩,卻成了一名外國企業的雇員。這樣說并不是為她惋惜,誰也不能擔保她會在通用公司一直干下去,成為這個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的永久性的雇員。當下年輕人,特別是年輕人中的優秀分子,如果一時還沒有找到出國的機會,哪個不想到外資或合資單位里去工作呢?令我驚異并萌發念頭要寫此短文的,是她到通用公司上班不足3周后的變化——
像她這樣一個滿身文學氣息的女孩,是不會輕易大談通用公司多么好、收入多么高的。相反,她很清楚自己僅僅是個給外國老板打工的,漫說她是新手,即便是職位很高,甚至是有功于公司的人,也是“越有成就,越沒有成就感”。
但是,在20天里她的興趣,她的感情投向卻發生了也許連她自己都還沒有覺察的變化:以前她只分得清公共汽車、面的、夏利,或許再多出兩三種牌號的汽車,對識別汽車既無興趣又覺得無此必要。現在對大街上一閃而過的車流,立刻就能分出是什么車,性能如何,能滔滔不絕地對各個國家生產的汽車進行比較,講出它們的優劣,講出汽車的外形和性能對人的精神面貌和城市的影響。當她講起通用公司生產的卡迪拉克、雪佛萊、別克、歐寶等牌號的汽車,更是如數家珍,如果在大街上看到這些汽車會感到親近和熟悉,會對它們的性能和價格大講一番。她家的長方形屋子里,一面是門,旁邊掛著汽車掛歷。一面是窗戶,可以看到外面大街上的汽車。最大的兩面墻上,一面貼滿通用公司生產的各種汽車的彩色照片,另一面掛著一幅巨形雪佛萊彩照……女孩的閨房變成了通用公司的一間“汽車庫”。不論抬眼往哪個方向望去,哪怕是漫不經心地一瞥,都能看到汽車。跟別人說話也會情不自禁地談到汽車,談到通用公司。
這一切發生在她的身上,并不讓人覺得有絲毫的做作或賣弄。完全出于她的性格和熱情,她就是想要把自己置身于通用汽車展覽會里,生活在通用公司的氛圍中。正因為如此,才令人驚嘆,不過是美國一家公司在北京的辦事處,僅用20天的時間就把一個智商很高、文學氣質很重的女孩改造成一個通用汽車迷,一個“通用人”,不知不覺地讓她內心對公司產生感情,且有了一種自豪感。
這才是企業的成功!因此就不難想像,通用汽車王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了。
她明明知道是給人家打工的,卻有這樣穩固而由衷的自豪和自信。那么,我們許多社會主義國營企業里的“主人翁”們呢?對企業有這樣的感情嗎?
生活中也常見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企業家,能眉飛色舞地談論自己的工作,自己的企業。卻往往讓人感覺是“吹”,是在作廣告,夸大其詞,裝腔作勢,他下面的員工并沒有他的感覺那么好。更不要說那些虧損的、瀕臨倒閉的企業了。一個企業攏不住人心了——百藥難醫。經濟時代沒有良好的經濟效益,靠什么來樹立員工的自豪和自信呢?用經濟手段改變人常常要比講大道理更有效。
那個女孩在通用公司一個月的收入,是她以前的月工資的10倍還要多,相當于中國眼下四個一級作家的月工資的總和。她除去按規定向國家交稅外,還要把每月基本工資的55%上繳給國家。但是,在女孩發生了這么大變化的時候,她還沒有拿到過通用公司的一分錢,這就是說,她的變化又不全是金錢的力量。她對她服務的公司有信心。
其實,通用公司的成功,也是美國經濟文化的成功。據天津開發區的一位負責人講,美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里勞資糾紛最少,員工收入高,閑是閑非少。韓國、日本的企業勞資糾紛最多,老板對員工苛刻,侮辱、歧視的事時有發生。這就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差距,還有個文化背景的差異。
中國的企業里怎么樣呢?如果不承認存在勞資關系,那么現在的干群關系又怎么樣呢?
這已經超出本文所要討論的范圍了,留待以后有機會再談。到那時,本文提到的女孩也許又有了新的變化……
上一篇:《騙術大全》
下一篇:且說“分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