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才能安樂
《佛遺教經》云:“知足之法,
即是福樂安穩之處。
知足之人,雖臥地上,猶為安樂;不知足者,雖處天堂,亦不稱意。
不知足者,雖富而貧;知足之人,雖貧而富。”
古代有一首打油詩:“終日忙碌為充饑,既得食來又思衣。衣食剛有雙足份,房中缺少美貌妻,有了嬌妻并美妾,出門無轎少馬騎。牛馬成群田萬頃,沒有官職怕人欺。五品六品還嫌小,三品四品還講低,當朝一品當宰相,還想面南做皇帝,做了皇帝想成仙,此生綿綿無窮期。”
可見,在這個世界上,能自始至終擁有和保持一顆知足心,是多么不容易。有了知足心,也就懂得了健康、幸福人生的真諦。
人知足了,就不會萬事強求,知其不可為而為之;人知足了,就不會心生妄念,盲目追求身外之物;人知足了,就不會消極沉淪,讓心靈閉塞空虛。知足者常坦蕩豁達,洞察世事卻又不退縮避世,有張有弛且善于調整。知足者不貪戀、不迷茫,從而讓心靈渾融圓滿,減少了普通人常有的缺憾。
擁有了一顆知足的心,我們就會覺得安寧、幸福,體味到發自內心的真正喜悅。
小鎮上有一家五金店,生意不好不壞。這家五金店的老板有個特點,就是從不用賬簿記賬。他總是簡單地把鈔票放在一個大信封里,過一段時間就取出來存到銀行。
一天,做會計師的兒子回家了。他翻看桌子上堆放的賬單時,皺起眉頭說:“爸,我重新幫你做賬吧,你這樣怎么核算成本、利潤啊,怪不得我們的五金店總是做不大!”
父親聽了搖頭說:“我心里清楚著呢!你爺爺去世時只給我留下一條破褲子和一雙鞋。后來我奮斗了幾年開了這家店。再后來娶妻生子,供你們姐弟三個學業有成,找到了好工作。現在我和你媽有房子住,出門還有車坐。你想想,扣去那條破褲子和那雙鞋,剩下的不都是我的利潤嗎?”
我知道遠方有晶瑩的雪山,有繁茂的森林,
但我也明白,現在的幸福和快樂,
來自手邊這個并不美麗的蘋果。
在知足的人看來,一切都值得慶幸和感恩。名利地位、榮辱得失都是身外之物,得之我幸,不得也無憾。他們會把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,體味活著的每一份快樂;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事業,哪怕遇到挫折與不幸也能泰然處之。
那些失去了知足心的人,只會整日忙忙碌碌,汲汲于富貴,戚戚于貧賤。他們將自己像陀螺一樣抽打著,時刻處于高強度的競爭中;他們把金錢、地位、名聲等看得比什么都重,為此可以犧牲家庭、快樂、健康甚至生命。這樣的人只是活著的機器,而無法體味到人之為人的樂趣。哪怕金山銀山、萬人之上,又能如何呢?
貪心不足者,往往可憐亦復可嘆。人活一世,草木一秋,轉瞬大限即到,何不讓自己脫離欲望深淵,跳出名韁利鎖?畢竟,哪怕良田萬頃,一日也不過三餐;哪怕廣廈萬間,臥榻也不過三尺。縱使千年鐵門檻,終須一個土饅頭。想明白這些,又去爭些什么,搶些什么呢?
當我們感到家里的床板太硬時,不妨想想隧道里用廢報紙當鋪蓋的流浪漢;當我們覺得飯菜做得不可口時,不妨想想貧困山區里一個紅薯分三餐吃的窮孩子們;當我們擠上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時,不妨想想為了養家糊口徒步走山路送信的郵遞員……我們出生時一無所有,而現在卻所獲良多。既如此,還有什么不滿足的?
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候,就是他自己感到滿足的時候。欲望如海水,喝得越多越覺得渴。懂得知足就會發現,粗茶淡飯未必不甜,布衣茅屋也不一定難受。若能杯水如名淡,應信村茶比酒香,即使結廬在人境,也一樣能心遠地自偏。
人有知足心,才能接近幸福的本質,讓生命常沐春光。
上一篇:用寬容滋養愛情
下一篇:自嘲是一種更高級的幽默